第八百一十七章:王业不偏安!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明军的骑军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强大,兖州虽说河网密布,但是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也不怪刘协失去信心,实际上刘宠、王允他们私下都在和他谈着南迁的计划,想要迁都到扬州的秣陵。

  明军若是攻入了兖州,那么这個计划就将会启动,汉军将会放弃兖州,和豫州北部大部分地区,撤到豫州的南部,依靠着淮河防守。

  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划江而治的计划,依靠着长江的天险以此阻挡明军的进攻。

  从原本的收复河山,到现在只能偏安一隅,甚至连偏安一隅都可能只是奢望。

  “朕意已绝,决心变法图强,此番相请,便是想要问计于文若公变法一事。”

  刘协语气恳切,神色肃然,坚定的看着坐在他身前不远处的荀彧。

  荀彧神情动容,刘协自永汉元年(189年)登基到如今(196年)这七年以来,其所作所为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养绣衣使者,监察天下,缉拿不法,蓄养心腹。

  重设羽林、虎贲,编禁军,收取军权。

  放权柄,用贤才,广开言路,汇纳百家,有主见,能明辨。

  刘协虽然没有行冠礼,但是如今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一人还将刘协视作孩童。

  不过荀彧并没有直接开口谏言,他抬起头,直视着刘协,注视着刘协的双眼。

  荀彧的举动有些无礼,但是他要问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他必须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他想要从刘协的眼中找寻到真正的答案。

  “陛下想要变法图强,此乃我大汉之幸,陛下相问,臣自然不会藏私。”

  “只是……”

  荀彧神色严肃,停顿了一下,他并没有将话说的太满。

  生食汉禄,死为汉臣。

  他将那一封密信呈递上去也是经过了无比激烈的思想斗争。

  自古变法者,总是无法避免流血与牺牲,那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么会轻易的让出自己手中的利益。

  吴起、商鞅变法,确实使得其国家发展强盛,但是他们最终的下场,却是令人扼腕叹息。

  楚国贵族攻杀吴起于悼王丧所,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

  商鞅立法而支解,吴起刻削而车裂。

  而他这一次准备推行的变法,比起商鞅和吴起而言,都还要激烈数分。

  但是因为眼下这样的局面,却是有极有可能推行成功

  “变法一事牵扯巨大,变法之事一经宣布,必然受阻,若想变法成功,若是决心不坚,意志不定,则变法注定失败。”

  “陛下可有面对汹汹恶意之准备,可以面对群臣不忿之准备,可有面对天下万民恐慌之准备?”

  荀彧目视着刘协,一连三问,郑重无比。

  刘协并没有避开荀彧的目光,他的目光清澈而又坚定,他的神色未有半点改变。

  “王业不偏安……”

  “敌强我弱,若不变法,偏安南境,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只不过是坐而待亡。”

  刘协直视着荀彧的眼睛,他的神色肃然无比,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王业不偏安……”

  荀彧目光闪烁,细细的咀嚼着刘协所说的话,他的脊背慢慢的挺直,他的眼神也慢慢的坚定了起来。

  荀彧向后移动了些许身形,而后躬下了身躯,以头触地,他的声音因为激动甚至都有些颤抖。

  “陛下慎思明辨,实乃万民之福,我大汉之福。”

  刘协见荀彧下拜,没有犹豫直接离开了坐席,走到了近前,搀扶着荀彧的双臂将其扶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