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三郡乌桓、兵疲将乏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件事的可信度如何?”

  阎忠并没有急躁,归附一事,可并不是一封书信就能认定的,还要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才能断定是真归附,还是魏庭的计策。

  许攸此时也是竖起了耳朵,看向许安,等待着许安的回复,他想问的问题和阎忠一样。

  若是蹋顿真的归附,那么漠北的困局就此迎刃而解,他也终于能够睡一个好觉了。

  漠北问题决绝,如今的明庭便将无任何的后顾之忧。

  漠南安定,四州皆有险可守,三处军区固若金汤,兵强马壮,军精将勇,强秦之势早已经成就。

  统一天下的概率将会再增两成。

  只需要韬光养晦数年,北可集结精骑数万,义从无数席卷整个冀幽之地。

  南可顺江而下,两路并进攻取荆州,尽取荆楚之地。

  天下可定也!

  “幽州的鹰卫已经查明,袁熙作为幽州牧,对待三郡乌桓确实是犹如家奴一般,甚至有时候出现幽州兵骚扰三郡乌桓部驻地之事。”

  “自初平二年(191年)东郡之战起至今,四年的时间之中,袁绍数次从三郡乌桓之中征发军卒,南下作战,这些都是事实,尤其是这一次,又征募了八千余骑南下,三郡乌桓各部也因此对其生出了许多怨言,而袁熙的做法便是,将所有抱怨心有不满的人全都惩戒了一番。”

  许安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案桌上的帛书,补充道。

  “刘虞的儿子刘和如今在渤海国,被封为乐成侯,食邑八百户,只是作为闲官,并无实权。”

  “蹋顿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希望能够尽量保全刘和的性命。”

  “青州之役如今魏军处于劣势,蹋顿恐怕并不看好袁绍,这封帛书,便是想要为部落的壮大而下的决心。”

  “按照鹰狼卫的评估,可信度在八成以上。”

  “袁熙成为幽州牧后,对于三郡乌桓的政策一贯如此,较为轻视,三郡乌桓部众中有鹰狼卫的坐探也证实了这一点。”

  许安其实已经认定了蹋顿绝对是真心想要归附,综合所有的信息考量,蹋顿做出这样的反应来再正常不过。

  魏军战场之上落败,四年之间,只开疆拓土了洛阳一地,除此之外便是损兵折将,再无寸进,这四年之间,三郡乌桓在战场之上可是损失了不少的军卒。

  而且袁绍可并没有付出什么金钱,完全就是以势压迫。

  三郡乌桓夹在东部鲜卑和魏国的中间,只能是无奈屈从于袁绍。

  如果说这是魏国的计策,筹谋了整整四年,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还完全的瞒过了鹰狼卫的密探,假戏真做到了这种地步,许安绝对不会相信。

  “为了稳妥起见,可以让吕布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起码让漠北的局势一直稳定到明年。”

  相对于许安有些激进,阎忠还是要保守的多,他的应对之策,还是要谨慎一些。

  “漠北的局势越是稳定,越是对我们有利,毕竟我军现在占据四州之地,正是发展壮大之时,陷入战乱的是汉魏两国,而非是我们。”

  “在下也赞同阎公的意见。”

  许攸思虑了一下,也是附和道。

  “就算是三郡乌桓真心归附,但是这一次灾荒影响,还有此前对于益州的用兵,如今户部还有一些财帛,但是粮仓几乎已经见底,这一次吕布将军带领骁骑营,还有在原南匈奴征召义从,又要消耗一大批粮食,我军的粮食储备已经是无力承担大规模的军队调动。”

  阎忠是从大局观考虑,许攸则是从后勤、内政考虑,毕竟现在他是中书府的府令。

  现在的太平道确实是到了最穷的时候,益州的豪强世家诛杀了一批,但是还有一批为了安定被下安留存了下来用以稳定南疆。

  虽然益州之地因此得到了一些存粮,但是益州之地山高路远,远水难解近渴,益州的粮食调集到长安还行,但是肯定是不可能从益州山地调集军粮进入并州,这样在路上的损耗都已经是数倍以上了。

  “漠北的局势应该尽可能的维持稳定,并州各地数年以来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只需要了一两年的时间便能囤积大量的粮食,以为军用。”

  “前段时间敦煌郡来信,郭泰将军已经领军通过了玉门关,已经进入了鄯善国的境内。”

  “西域商路通后,缓解了我军的财政情况之后,才是我军出兵的正确时候,届时我军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许攸作为中书府的府令,虽然他不是户部尚书,但是财政其实还是他在管理,许攸出身豪强,当初在冀州之时,一直以来都是大手大脚,并不在意开销。

  但是自从成了中书府的府令之后,硬是被许安硬是逼得变得无比的勤俭节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