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祸福相依、漠北鲜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应用度都已经写在了案卷之中,案卷已经整理完全,明公可以查看。”

  许安此时已经展开了刚刚许攸呈递上来的案卷。

  许攸处理内政的能力并不比其在军略之上的要差,这几年以来先是掌管内政司,而后升任布政使再到中书府的府令,内政的能力早已比起曾经在冀州刺史王芬麾下任幕僚之时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案卷之上所有的数据都记载的清清楚楚,条理清晰,一眼便可以明白表达的意思和收入支出。

  “北地中部鲜卑与东部鲜卑战事暂时僵持,总体而言,还是东部鲜卑占据了上风,我军对于骞曼的支持可能要增加,光凭李德带领的度辽营难以维持平衡。”

  处于动荡的并不只有汉地,北方的草原之上鲜卑两部的纷争已经持续了有七八年的时间。

  在原本的时空当中,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鲜卑部侵犯幽州与并州,檀石槐去世,其子和连继任首领。

  和连不仅才干和能力不如檀石槐,而且贪财好色,后来在进攻北地时,被北地人射死。

  和连死后,因为其子骞曼年少,所以鲜卑诸部推举魁头继任首领。

  骞曼长大后,与魁头争国,魁头战败身死,鲜卑诸部因此离散。

  魁头死后,其弟步度根继任。

  如同原本的时空上一样,原本还是骞曼占据了上风,但是魁头因为袁绍的支持,却是没有走向败亡,反而是反败为胜占据了上风,几乎彻底压过了骞曼。

  骞曼无奈之下只能是转而向当时占据了凉并的太平道,许安也因此有了介入北地的机会。

  再后来骞曼受封太平道鲜卑归义侯,许安便有计划的向着鲜卑援助了太平道已经淘汰的武器,并派遣度辽将军李德率领度辽营的骑军援助中部鲜卑,同时派遣一些黄巾军的新兵在东中鲜卑的战场之上历练,将其作为黄巾军骑军的训练基地。

  中部鲜卑也因为太平道的介入和有袁绍援助的东部鲜卑勉强不分上下,难分伯仲。

  “袁绍……”

  许安将手中的案卷放在了一旁,推开了案桌上的其他的物品,露出了放在最下方的漠北堪舆图。

  东西两部的鲜卑大概是以雁门郡和代郡的边界为线,也就是并州和幽州的州界。

  州界以西是中部鲜卑,由骞曼的控制范围,州界以东是东部鲜卑,由魁头控制的疆域。

  袁绍虽然一直以来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对抗汉庭之上,但是他一刻都没有忘记北方的威胁。

  “再从原南匈奴部再征募三千并州义从,武装之后让于夫罗统领,交给李德节制,暂时保持如今的局面。”

  许攸的神色并没有放缓。

  “对于漠北的情况还是需要明公早做打算。”

  “漠北局势复杂,鲜卑两部分离已久,骞曼也知晓我军的意图,已经有了反应。”

  如今漠北终究是距离他们太远了,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的战线十分漫长。

  骞曼和魁头争位,在原本的时空线中能够击溃魁头带领的东部鲜卑,其也并非是什么庸主。

  虽然太平道一直在压制,在控制,但是骞曼并不太愿意一直做提线的木偶

  许安一直在尽力的维持着漠北的平衡,但是现在看起来这样危险平衡注定不会长久。

  战局瞬息万变,如今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很可能会在一年之间分出胜负。

  袁绍给许安出了一个难题,袁绍幕下的那些谋士并非是什么酒囊饭袋之辈。

  许安皱着眉头,看着漠北的堪舆图,这是鹰狼卫绘制的疆域图,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的控制疆域犬牙交错,参次不齐。

  许攸的话并非是危言耸听,漠北的局势太平道确实难以控制。

  之所以袁绍花费大量的钱财甚至兵力援助东部鲜卑想要打赢这一场战,便是想要魁头击溃西部鲜卑之后能够南下进攻太平道的控制的并州和幽州地区。

  袁绍也很清楚自己的情况,他不想被太平道就这样困死在幽冀之地。

  说实话,若是真让袁绍的计划成功,太平道依靠度辽营还有并州北部的南匈奴旧部能够勉强抵挡得统一的鲜卑诸部,但幽州两郡的上谷乌桓绝对没有办法单独挡住鲜卑部的进攻,恐怕上谷乌桓部将会丢掉所有的牧场,被迫退入幽州两郡。

  而届时鲜卑与袁绍两面夹击幽州两郡,他们真的能有概率将幽州两郡重新夺取,当然这概率并不大,因为有长城的依托,还有关隘的阻碍,以及黄巾军的战力,还是能够守住幽州和并州两地。

  但是袁绍的目的就是到这一步便已经达成了,太平道差的不是人才,差的不是军队,差的不是资源,太平道最差的是底蕴,是金钱。

  当初的太平道输不起,也消耗不起,犹如走在钢丝上一般的精力都放在对抗汉庭之上,但是他一刻都没有忘记北方的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