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贾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闻了一些有关的消息,当时他的主要精力还在凉州、冀州之上。</p><p>阎忠也是露出了笑容,对着贾诩赞许的点了点头</p><p>贾诩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施了一礼,随后继续言道。</p><p>“在下要说第二点,便是开其源。”</p><p>“四州民众入并州,若是常人来处理,必定是给与其粮食接济续命而度过难关,但是明公却是不同,以工代赈使得民有余财,而又得其利,所以在下想,慈幼院之中是否也可以如此。”</p><p>“慈幼院之中规定,院内接纳十二周岁以下的孩童,孩童虽然力弱,不如大人,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也可以做一些杂活,十余岁、八九岁,实际上已经是可以帮衬着做一些事情。”</p><p>“长子城中慈幼院内,养有山羊,此法可以推广,匈奴臣服、乌桓归附,并州境内并不缺乏牲畜,简单教习以下护工圈养牲畜的学识,平日里让孩童照顾,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财,还可以维持婴儿每日所需的吃喝,除此之外,还可以圈养其他牲畜,开源聚财。”</p><p>贾诩双手作揖,再行了一礼。</p><p>“此法确实可行。”</p><p>许安点了点头,贾诩所说的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许安曾经也去过一家福利院做过义工。</p><p>福利院中,有很多就是大一些的孩子帮忙带着小一些的孩子,俨然一幅小大人的样子,护工毕竟不多,忙不过来实属正常。</p><p>农村家的小孩,很小就帮忙做些杂活,上山砍柴,搜罗猪草这些事情,很多的人小时候都曾经做过,也曾经帮着家中的父母煮饭,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p><p>“那就将这件事交付于内务司还有农政司共同协商,议定之后便下发命令,重设慈幼院。”</p><p>许安征询的看了一眼阎忠,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便定下了章程。</p><p>屯田一事归于农政司官吏,慈幼院归内务司管理,贾诩所说的毕竟是理论的可行,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经过实践才知道是否合适。</p><p>将这件事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做,才是最合乎情理的。</p><p>贾诩对于许安的安排自然没有意义,他对于农政和民政的事情不太精通,提出的也只是一个概率,真让他实行,多半要花比那些专业人士更多的时间,甚至还有可能走了弯路也说不定。</p><p>不过贾诩的话并没有说完,许安话音未落,贾诩已经是转过身躯,正对着许安,郑重其事的先行开口了。</p><p>“这几日阎公和我议论了一些关于太平道之中的情况,我听闻如今黄巾军中上至将校,下至军卒都没有军饷一说,可是属实?”</p><p>许安没有隐瞒,这件事并非是什么重要的机密,太平道财政吃紧,如今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是远远超出了正常可以容纳的规模。</p><p>“世道艰难,民不聊生,天下纷乱不休,乱世之中人命贫贱犹如草芥,能于乱世之中苟全性命,已是殊为不易,如今明公麾下军将多是因为如此才不提钱粮一事。”</p><p>“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正因为明公,正因为有太平道,在这乱世之中,并州还算是一方乐土,四州的百姓进入并州,也让并州的百姓的都明白了外面的苦难,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越发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宁。”</p><p>贾诩微微躬身,沉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