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谁是猎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第四百四十一章谁是猎物</p><p>话说汉献帝得知王允准备与李傕郭汜合作,还要与蛇蝎般的李儒见面,不由愤懑于怀,却又充满无奈。</p><p>王允深知天子的无奈,躬身道:“朝廷积弱,资源匮乏,何处去募兵粮草还指望着陈龙军接济。如何才能对抗虎狼般的青龙军和虎豹骑只能团结一切还有野心的势力,让他们先去当咱们的炮灰,保留朝廷的有生力量,这也是驱虎吞狼之计。”</p><p>汉献帝缓缓走上高台,转身在龙座上坐稳,升起一丝信心,望着王允道:“朕听说陈龙善待百姓,荆州士族、颍川大户也对他有所期许,若朕许他作为我的摄政王,而朕退居幕后,是否会给长安乃至天下百姓带来和平”</p><p>王允的老脸上掠过一丝慌乱,跪下磕头道:“皇上千万不要被小人蛊惑,陈龙正想陛下如此啊!若是陛下退缩,吾等都死无葬身之地啊!”</p><p>汉献帝缓缓摇头道:“朕从未听说陈龙如此凶狠。反倒是李傕郭汜之辈,残杀百姓、名声狼藉,皇室怎能与之苟且爱卿与李儒合作,需要三思而后行啊。不要让朕怀疑,你王允也有私心!”</p><p>王允大惊俯伏余地,痛声道:“陛下!臣拳拳尽忠之心,可昭日月!是臣太急着寻找支持了,请陛下赦臣下自作主张之罪!”</p><p>汉献帝盯着王允的白头看了一会儿,叹息着说道:“退下吧!”</p><p>王允退身从大殿出来,殿门在背后轰然关上,两边的力士如同山岳般耸立,王允弱小的身形缓缓从力士间穿过,心中闪过重伤的王越回来时,对自己说的那句话:“陈龙绝非凡人,要么顺从他,要么杀死他!”</p><p>王允是王氏家族的族长,王氏家族的荣耀,全来自皇上重臣的光环,而忠于大汉,也是家族唯一的保障。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如果说皇甫嵩、朱儁和卢毓忠于的是皇上,王氏家族就只是皇上的传声筒,这些部队并不效忠于王允,而王允对汉献帝也没有能够全盘控制。</p><p>而王越并不甘心只是传声筒,早就在为了王氏家族招兵买马,他的野心是成为曹操、袁绍那样的军阀,至少掌有一州之地。孟坦是王越亲自召来的降将,只对王氏家族秘密宣誓效忠。</p><p>王越看上的第一块宝地,就是长安以西的河套地区。河套平原地区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血脉,民谚亦讲“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整个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草原、湖泊、牛羊遍地有“塞上江南”之称。最重要的,是这块宝地没有明确的君主,在鲜卑、羌胡、汉人、匈奴、乌桓的不断的争夺和拉锯中,逃窜到河套地区的李傕郭汜的部队,反倒成了最有实力的一支,控制了五原郡治及周边郡县,李傕自称五原郡牧,郭汜自称五原大将军,后来流落江湖的李儒出现在五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了五原军的大军师。</p><p>王氏家族的野心,皇室的前景灰暗,都促使王允和王越去铤而走险,与自己的仇敌去谈判,进行利益结合。王越的重伤,不但不能让王允迷途知返,反倒增加了王允心中的焦虑不安,要么顺从他当个顺民,要么杀了他赌个万人之上!</p><p>王允几朝重臣,心乱如麻的走入自己的司徒府。屏退手下,王允也没换衣服,直接走进书房,一眼就看见坐在茶几后那一张煞白的中年面孔。</p><p>李儒留着八字胡须,面孔带着不健康的苍白,站起身对着王允拱拱手,两人眼神交击的那一刻,几乎满满的都是仇恨,随即各自收敛,眼光却再没有相触。</p><p>李儒智慧如海如众星捧月一样,草原、湖泊、牛羊遍地有“塞上江南”之称。最重要的,是这块宝地没有明确的君主,在鲜卑、羌胡、汉人、匈奴、乌桓的不断的争夺和拉锯中,逃窜到河套地区的李傕郭汜的部队,反倒成了最有实力的一支,控制了五原郡治及周边郡县,李傕自称五原郡牧,郭汜自称五原大将军,后来流落江湖的李儒出现在五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了五原军的大军师。</p><p>王氏家族的野心,皇室的前景灰暗,都促使王允和王越去铤而走险,与自己的仇敌去谈判,进行利益结合。王越的重伤,不但不能让王允迷途知返,反倒增加了王允心中的焦虑不安,要么顺从他当个顺民,要么杀了他赌个万人之上!</p><p>王允几朝重臣,心乱如麻的走入自己的司徒府。屏退手下,王允也没换衣服,直接走进书房,一眼就看见坐在茶几后那一张煞白的中年面孔。</p><p>李儒留着八字胡须,面孔带着不健康的苍白,站起身对着王允拱拱手,两人眼神交击的那一刻,几乎满满的都是仇恨,随即各自收敛,眼光却再没有相触。</p><p>李儒智慧如海,三国演义中十一次重要出场,都是智计过人。初次出场是劝董卓进京勤王,所谓“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p><p>二次出场乃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p><p>三次出场,董卓因私怨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p><p>四次出场,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p><p>五次出场乃是杀帝夺权,”却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日,偶见双燕飞于新三国李儒庭中,遂吟诗一首。诗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p><p>六次出场,李儒识破曹操献刀刺杀董卓之计。“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