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宾云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第六百一十二章嘉宾云集</p><p>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三国.曹操短歌行</p><p>话说郑玄讲经大会前奏,可谓紧锣密鼓、盛况空前。不但汉胡嘉宾、世家大族子弟云集,而且许多寒门士子,都眼巴巴期盼着与郑玄郑康成的神交。</p><p>经学,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后特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已包含了这六部古书。</p><p>经学中蕴藏了古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p><p>孔子曾经曰过六经的作用:“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p><p>而郑玄先后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所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遍注儒家经典,聚徒传业解惑,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学说,史称“郑学”,成为新一代经学大师。</p><p>更加难得的是,郑玄还喜欢用算术和天文学知识来预卜吉凶,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周易本是群经之首,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号称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但周易却极难有人能够研究透彻。易源于河图洛书,上古有三本易:连山、归藏、周易,前两本久已失传,于是易经现在等同于周易。“易”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中国哲学的许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许多科学现象也和周易理论不谋而合,而郑玄恰好有着研究周易的智慧。</p><p>因此,能够预测将来的吉凶,对于世间凡人的吸引力就太大了,也就难免十分神秘,从而令人向往。这也是郑玄能有大批粉丝的原因。如今在座的陈龙当然拥有后世的智慧,能将郑玄看个通透,可当时大汉朝的子民和羌胡领袖,又怎么可能拥有陈龙的智慧。</p><p>进入天水帮讲经堂之前,陈龙早已观察到,有几艘大船靠在了天水帮一侧的码头上,显然昨晚有不少贵宾从外地乘船赶来。能与天水通过渭水及其支流通航的上游几座大城市,无非集中在陇西和陇南地区,难道是韩遂会亲来参加?</p><p>想到最靠近郑玄的座位上有可能是韩遂本人,陈龙心里不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中国哲学的许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许多科学现象也和周易理论不谋而合,而郑玄恰好有着研究周易的智慧。</p><p>因此,能够预测将来的吉凶,对于世间凡人的吸引力就太大了,也就难免十分神秘,从而令人向往。这也是郑玄能有大批粉丝的原因。如今在座的陈龙当然拥有后世的智慧,能将郑玄看个通透,可当时大汉朝的子民和羌胡领袖,又怎么可能拥有陈龙的智慧。</p><p>进入天水帮讲经堂之前,陈龙早已观察到,有几艘大船靠在了天水帮一侧的码头上,显然昨晚有不少贵宾从外地乘船赶来。能与天水通过渭水及其支流通航的上游几座大城市,无非集中在陇西和陇南地区,难道是韩遂会亲来参加?</p><p>想到最靠近郑玄的座位上有可能是韩遂本人,陈龙心里不由一阵激动。穿越到三国之后,韩遂是自己唯一还没见过面的地方大豪,不知今日可能补上这个遗憾。紧接着又否定了这个想法,若是韩遂来了,张既父子岂会不陪同在身边?</p><p>掌声响起,郑玄终于出场,众人纷纷起立,陈龙的眼睛却始终停留在那身穿白衣的曼妙身影上。马云騄今天是主持人,自然承受了所有人的目光,陈龙却觉得她瞟了自己好几眼,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p><p>郑玄十分低调,仍是穿着最朴素的儒服,与邻家的穷讲师没有什么分别。马云騄见郑玄坐稳,拍了几下手掌,大家纷纷坐下,立刻从门窗隔扇处涌入无数人头,眼光大部分都是先找郑玄,最后停留在马云騄身上。因为马云騄的高挑妖艳,绝对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包括郑玄。</p><p>马云騄落落大方,站在台前纹丝不动,面带微笑看着众人,果然有着主持人一般的气场。等所有人落座,外围的喧嚣也沉静下来,马云騄运起中气缓缓道:“我大汉自高祖以来四百余年,其间虽有王莽代汉自立,然终有先光武帝中兴,使大汉文明不绝。”</p><p>“先哲无为而治,奠定了我大汉王朝的立国之本后又独尊儒术,造就了我大汉王朝的长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