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话 《西游记》(7)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诶,各位看官,午好。

  昨儿啊,许某人回家后又去拜读了《西游记》,毕竟经典呐能够成为经典,除了其文学价值,还有很多让此成为经典的理由。

  许某人看后啊,又有了新的一些感悟,那真的九匹马都拿不回来。但是,今儿啊还没说到,今儿咱们讲师父--唐僧。

  (醒目一拍“啪”)

  说实话,看了原著后,许某人甚至不敢开口道来。我们姑且称他为唐僧,我们分析书中形象,不同与现实中的人对应。真要对应呐,我觉得书中的唐僧大概自己都不好意思,相形见绌。

  话说啊,唐僧呐,他的母亲叫殷温娇,父亲叫陈光蕊。一个是新科状元,一个是丞相女儿,算作天作之合。但是呐,他们去上任之间,贼人刘洪看上了美貌的殷姑娘,就在江边把他父亲打死了投入江中。因为其父亲对龙王有恩,后来沉冤昭雪算得还了一命,这又是后言了。

  咱儿呐,长话短说就是,父被人打死,母被贼人强占,为保他性命将其放在江中,而他被金山寺的法明长老遇到并收养了,取乳名江流,法名玄奘。(书中人非比现实)

  可以这么说,他的童年一直没有父母,甚至因此被人辱骂。曾说原生家庭也会影响性格,所以后面唐僧有自私、懦弱等一面时,不足为奇。

  不过总还有单纯,近似于天真理想的一面,偶尔还有点可爱,但毕竟世俗的黑暗他才堪堪见了少许,还带着一些本性,人性。

  但是能被选作取经人,他自幼受佛法的熏陶来说可以说是聪颖,心中向佛,虔诚的佛教徒。而他发誓必取回真经,亦是做到了,诶,有坚定的信念。

  但是啊,可能人们对他期待怀的太高,已至后来见着崩人设的画面,甚是不喜,不喜程度可以说是放在了八戒之前。

  [为什么呢?]八戒和悟空,甚至是沙僧小白龙一出场,大家都知道了均是获罪而来,总得来说就不是啥好人。甚至八戒一开始便点出自己好色,后来他的所作所为大家心中都是有了个心理准备。

  而唐僧那是一心向佛,被称德行者,受人敬仰,被封御弟。怎么看都是个良善之人,有个神圣而高尚的形象。结果,后来啊,他是见到妖怪不断心惊,慌得唐僧滚鞍落马,再信八戒妖怪挑拨之言,确实出入挺大。

  可能这就是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的区别?不过,到可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

  诶诶,言归正题。

  唐僧确实心存善念,心怀慈悲,但他也受到了世俗的影响。他一心取经,一心向佛,却未必懂佛,他守着清规戒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没得选择。因为他就是自幼在寺院长大,所以说他守清规戒律可能只是已然习惯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明悟了佛教思想,从全文来看,他是完全够不着的,也只能把他看成个文学形象。

  而唐僧可以说是里面唯一的人,其中的人性,也是展示的淋漓尽致。

  人遇到问题时,总想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很多人的第一想法也不会是怪罪自己。

  再话啊,唐僧在取经中较于其他人,他唯一的优势确是他是被选中的人,他心向佛法。可他的唠唠叨叨不仅让人不耐烦烦,讲的某些道理甚至是流于表面,就是各种赞扬,各种要保持对神佛的敬意,不是说不对,就是还没有悟空来的通透。

  但取经的队伍却就是需要一个有着坚定之心的人带领,别人是保他去取得真经,他是必得带经书而回。

  得儿,许某人今儿好像开了个是吐槽帖,失礼失礼。各位看官且听个热闹,一笑了之。

  (醒目一拍)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