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别故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瀚最早接触功夫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陈瀚小学三年级,在学校挨了一次打,父亲便把他送到了公园露天的武术班。还给他买了一把塑料长剑,当时挺乐呵。

  武术班一位金姓的朝鲜族师父,据说功夫很屌,但也只是据说,至于实战,没人见过。

  每天早上四点半,父亲便风雨不误的送陈瀚到公园,他也就跟着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压腿、下腰,那时候的陈瀚看着师兄们一个个的空翻倒立旋风腿,真心羡慕!

  折腾了将近两年,每个月12块的学费涨到了15块,资质平庸的陈瀚,没学到什么正经东西,只是养成了早起晨练的习惯,后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至于拳法,也就只记得一套花里胡哨的小虎燕。

  一直到高中二年级,每天坚持晨练的陈瀚偶遇了一位老师傅。

  陈瀚后来回想,那老师傅真是有些仙风道骨的气质!正可谓鼻若悬胆目若朗星唇红齿白鹤发童颜等等等等,更让人眼亮的是那颔下的胡须一丝不苟,足有二十公分长……

  老师傅每天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打拳。陈瀚当时不知道是啥拳,只知道绝不是太极,因为,速度要比太极快上许多。后来知道了那拳的名字————劈挂拳!

  接连几个月,陈瀚和老爷子每天都在那里相遇,跑到那里也就自然而然的叫声大爷打个招呼,老师傅也会微微的颔首一笑。并未曾交谈过。直到一天下山的时候,陈瀚正与那老师傅同路,一路走着,才闲聊了起来。由此得知那老师傅是沧州人,姓马,到这里看外孙的。老师傅的外孙比陈瀚大一岁,当时正准备高考。

  再后来,陈瀚出于对老师傅拳法的好奇,跑到那半山腰平地的时候,总会停下来和老人聊上几句,却也知道,老师傅这种真正的功夫是不会轻易传人的,也就没有开口过。好在陈瀚多读过几本书,老师傅谈吐之下更是博览群书,两个人挺聊得来,

  直到秋季快开学的时候,老人家一天告诉陈瀚要回河北了,问陈瀚说想学功夫不,如果想学,就教给他两招,算是留个念想,因为,年逾古稀了,以后不会来了。

  陈瀚当时谈不上什么欣喜,只觉得三招两招的能有啥用,也就有点儿无所谓的意思。老师傅看得出陈瀚的想法,跟他说,我看得出你以前学过功夫,我教给你的东西和你学的是不一样的。说着让陈瀚把绑在腿上的沙袋摘下来绑到旁边的一棵松树上,也没见他用什么力气,很随意的一拳,那沙袋所有的线都崩开来,里面的沙子一点儿没剩,光剩下两层帆布了……

  当时陈瀚都蒙了,忙不迭的点头、

  老师傅是第三天走的,也就是说,只教了陈瀚两天,准确的说,是两个早上,那两个早上,陈瀚只学会了一招。老师傅告诉陈瀚那招不是劈挂拳里面的招式,但,那是一招“重手”!以后,会用得上的。那是陈瀚第一次知道有“重手”这么个词。

  没几天就开学了,开始了苦逼的高三征程!九十年代初的学习环境,相对于现在来说要轻松一些,所以陈瀚的晨练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偶尔在半山的那块空地上也顺手比划两次,却始终没有老师傅那一拳带出的随意和彪悍。

  第二年的春天,陈瀚的父亲病了。每天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的跑着,加上高考渐渐临近,再也没有了晨练的心思。高考结束之后的第七天,父亲没能挺过最后一次抢救,陈瀚的天黑了。

  继母在父亲去世没几天便走了,临走的时候带走了父亲留下的一张存单,上面有四千块钱。那是她应得的,陈瀚一直这么想,毕竟,自己被她照顾了这么多年。只是,哥哥和姐姐不这么想,他们说那是父亲留给陈瀚上大学的钱。为此,陈瀚还和他们大吵了一架,没钱就不上大学了又能如何。哥哥流着泪给了陈瀚一巴掌……

  又过了几天,录取通知书下来了。第二天是父亲三七,陈瀚跪在父亲坟前,把那张通知书烧了。并且拒绝了哥哥姐姐凑钱拿学费去上学的想法。联系着把房子租了出去。然后,陈瀚拿着家里还剩下的仅有的六百四十块现金,买张车票去了天津。心里想着,大学,不上也罢。

  天津那儿有陈瀚一个发小,在天津一年多了,虽然是打工的,据说混的挺好。写信打电话让陈瀚报天津的的学习环境,相对于现在来说要轻松一些,所以陈瀚的晨练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偶尔在半山的那块空地上也顺手比划两次,却始终没有老师傅那一拳带出的随意和彪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