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破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本来李治是打算缓一缓的,但褚遂良今日的态度将之逼上了梁山。</p><p>在宰相死谏,任何朝代都是天大的事情。</p><p>如果因此妥协,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有什么分歧,大臣都来以死相逼?</p><p>李治性本凉薄,漠视生死,他本就不喜褚遂良跟长孙无忌结为朋党,而今给他当众逼迫,下不了台,索性鱼死网破。</p><p>今日乘机将事情定下来。</p><p>褚遂良要死,随他便是。</p><p>面对李治的逼问,长孙无忌依旧不言不语,犹如菩萨一般。</p><p>韩媛举棋不定,偷偷的窥视着局面,他自是站在褚遂良一起的,想为褚遂良说话,可缺对方那般无所畏惧的勇气,进不得亦退不得。只能自顾着急。</p><p>李元瑷也没有站出来,而是将目光瞧着对面的李绩。</p><p>这个时候,他还要保持中立,那就说不过去了。</p><p>果然,一直极少发言的李绩,这一刻先一步出声:“此陛下家事,当由陛下自己决断,老臣作为外人,岂敢多言。”</p><p>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p><p>他这番话看似推让,暗里无不透着支持意味。</p><p>长孙无忌余光微微撇了李绩一眼,心底道了一句“果然。”</p><p>尽管没有证据,他还是隐隐察觉李绩的存在,便是自己那个妹夫特地留给自己的。</p><p>果然一直中立的他,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表达了支持。</p><p>李绩身后站着的是大唐军方力量,他的支持,意义何其之重。</p><p>李元瑷见李绩出头,也跟着说道:“帝嗣血脉重中之重,太子生母终究是刘宫人,并非皇后亲子,关系复杂,久必生乱。此间并无外人,微臣斗胆于皇储一事说上一句。皇后无子,由诸皇子中择太子理所应当。既无嫡,当择以贤,焉能由皇后相中,纳为义子,然后视为嫡出来定?”</p><p>相比李绩的站位,李元瑷这话说的就有些石破惊天了,将事情直接衍生到废立太子上来。</p><p>但不得不说,他此话是一针见血。</p><p>王皇后看似无辜,但她为了母族为了自己的地位,选择了领养李忠就是莫大的罪过。</p><p>王皇后不可能不知道她的选择意味着什么?</p><p>身为皇后,她的选择等于是帮助李治选择太子,而李忠此人才情能力极其平庸,甚至说是愚笨都不为过。选择他只是因为他是庶长子,又是一个毫无地位的宫人所生,能够轻易掌控。</p><p>这太子是一个王朝未来的根本,他的能力贤德与否直接关系国家是否繁荣昌盛。</p><p>王皇后与柳奭此举那是拿大唐的未来换取自己家族的未来。</p><p>李元瑷一脸肃容。</p><p>他人或许不好说这话,但李元瑷却有此资格。他不只是当朝宰相,还是李治的叔叔。</p><p>身为皇后,无皇子实在过于致命。但凡有一子,哪怕是傻的,也不能如此讨论。</p><p>这话也说到了李治的心头上了,他子嗣不多,且自幼体弱,非长寿之相,一方面极重养生,从不纵欲,更不痴迷女色,对于未来储君的选择格外看重。</p><p>庶长子李忠胆小老实,没有半分帝王之相,焉能当得起大唐国君?</p><p>诸子之地位的宫人所生,能够轻易掌控。</p><p>这太子是一个王朝未来的根本,他的能力贤德与否直接关系国家是否繁荣昌盛。</p><p>王皇后与柳奭此举那是拿大唐的未来换取自己家族的未来。</p><p>李元瑷一脸肃容。</p><p>他人或许不好说这话,但李元瑷却有此资格。他不只是当朝宰相,还是李治的叔叔。</p><p>身为皇后,无皇子实在过于致命。但凡有一子,哪怕是傻的,也不能如此讨论。</p><p>这话也说到了李治的心头上了,他子嗣不多,且自幼体弱,非长寿之相,一方面极重养生,从不纵欲,更不痴迷女色,对于未来储君的选择格外看重。</p><p>庶长子李忠胆小老实,没有半分帝王之相,焉能当得起大唐国君?</p><p>诸子之中,他最看重的是四子李素节,机智敏捷,非常好学。年幼时,就能日诵古诗千余言,罕见的少年神童,也是因此,他特别宠爱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p><p>世人皆以为李治为萧淑妃美色所惑,独宠一人,其实只为幼年天才李素节尔。</p><p>只是萧淑妃水平太次,压根不是王皇后的对手。</p><p>历史上李治不愿耗下去,与武则天一拍即合,从后宫破局,扼杀了长孙无忌、柳奭的外戚联盟,成功亲政。</p><p>现今情况异变,受李元瑷的影响,李治并没与武则天勾搭一处。也导致了萧淑妃固然不济,但因李素节的关系,却是立后唯一之选。</p><p>李绩的站位,李元瑷的打蛇七寸,定下了事情的基调。</p><p>李治面对褚遂良的逼迫拿出了掀翻桌子的决心,加上李绩、李元瑷的护航,纵然是长孙无忌也只能退让三分,默认了此事。</p><p>废后之事,成为定局。</p><p>也是因李治择定的皇后是萧淑妃,百官的抵触心理远比历史上的要低。</p><p>萧淑妃只是德行不足,而武则天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妾婢,没有这个资格。</p><p>皇后是何等尊贵?以婢为后,庙堂文臣没几个接受的了。</p><p>萧淑妃好说歹说是兰陵望族,身世无可指摘。李素节的天资亦实实在在的给他那颇为骄纵的母亲拉回了不少的分。</p><p>故而庙堂反响远不如历史上的激烈,成为了定局。</p><p>便在亲蚕礼即将到来的前一曜,李治以无后唯由,废除了王皇后。</p><p>而萧淑妃尽管没有正式册立,却也取代了她,主持了亲蚕礼。</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