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鳄鱼的眼泪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元瑷目送苏霖离去,脑中浮现苏霖离去时的话语,“濮王得知京中情况,心情烦闷,醉生梦死,以致饮酒过度,忧郁而亡。”</p><p>对于苏霖这个说词,李元瑷觉得可信度极大的。</p><p>长孙无忌表面上是在处理房遗爱的谋反案,实际目的明眼人都看的出来。</p><p>相比李承乾的叛逆,李泰大有王者风范。他才情非凡,为人机敏且礼贤下士,有愿意于士大夫以及世族大家共治天下的意念,也因如此,深得各类官二代士林士族的支持。</p><p>李承乾忌惮李泰并非没有缘由。</p><p>而李治心胸气度与他父亲比起来,那是一天一地,他表面仁儒内里腹黑记仇,并不讨文臣功勋的喜欢。</p><p>甚至可以说,若非有长孙无忌压着,动了反心的人绝不止李元景、李泰两人。</p><p>李泰尽管输给了李治,还是觉得自己这个弟弟远不如自己,至尊之位,可以争取。</p><p>然而长孙无忌大刀一挥,将他所有的心腹亲信,所以支持他的文武大臣功勋之后都杀的干净,直接成了光杆司令,彻底绝了晋升之路。</p><p>这对于一个有野心野望的人来说,失去信念,无疑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p><p>忧郁而亡,在情理之中。</p><p>只是在这个时间段病逝,难免让人多想一二。</p><p>李元瑷微微摇了摇头,笑了笑,心底瞬间释然。李泰不管是不是李治所杀,与他何干?</p><p>对于李治的秉性,李元瑷还是很了解的。</p><p>李治此人重情而寡义,他看不上锦上添花的奉承之徒,将他们视为超控的棋子,对于他们的生死,毫不在意,但对于一并患难的亲人,极为重视。</p><p>便如姬揔持、卢丛璧这两个罪妇,她们一个是义安王李孝常第六子、上大将军李义余的夫人,一个是大唐滑州揔管、宗贝二州刺史、上柱国、平舆郡开国公杜才干的夫人。</p><p>两人都是同样的命运,都在贞观元年跟着义安王李孝常谋反,为李世民所杀。</p><p>姬揔持、卢丛璧两人也因此进了掖庭宫成为了罪妇。</p><p>两人机缘巧合给长孙皇后相中,提拔为李治的保傅、乳母。</p><p>李治对于这两个保傅、乳母极其的尊重,不顾他们罪妇的身份,授予她们皇后的大权,主管后宫。</p><p>即便是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都不敢在姬揔持、卢丛璧面前放肆。</p><p>李治将姬揔持册封为一品周国夫人,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当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護给追封为周国公。</p><p>周国公与周国夫人是一对,而武则天的生母杨氏却是尴尬的代国夫人。</p><p>武则天想要给姬揔持换一个称谓,又不敢自己跟李治提,便婉转的让姬揔持将自己的头衔让给杨氏。</p><p>姬揔持当然不愿为难李治,自请为鲁国夫人,要让出自己的头衔。</p><p>李治当即怒了,为了自己的保傅,他半点面子都没给武则天,驳回了姬揔持的要求,同时还册封杨氏为鲁国夫人。</p><p>这是实打实的羞辱,他不但维护了姬揔持周国夫人的身份,还特地将鲁国夫人给了杨氏。</p><p>全然一副朕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你没资格抢。</p><p>也由此可见,李治的护犊之心。</p><p>他容不得任何一个问题:当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護给追封为周国公。</p><p>周国公与周国夫人是一对,而武则天的生母杨氏却是尴尬的代国夫人。</p><p>武则天想要给姬揔持换一个称谓,又不敢自己跟李治提,便婉转的让姬揔持将自己的头衔让给杨氏。</p><p>姬揔持当然不愿为难李治,自请为鲁国夫人,要让出自己的头衔。</p><p>李治当即怒了,为了自己的保傅,他半点面子都没给武则天,驳回了姬揔持的要求,同时还册封杨氏为鲁国夫人。</p><p>这是实打实的羞辱,他不但维护了姬揔持周国夫人的身份,还特地将鲁国夫人给了杨氏。</p><p>全然一副朕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你没资格抢。</p><p>也由此可见,李治的护犊之心。</p><p>他容不得任何人对姬揔持的不敬,哪怕是武则天这个皇后。</p><p>自己与之一并长大,在最不可能的时候,与之不离不弃,只要自己不作死,李治再黑,刀也杀不到头上来。</p><p>再说实在不行,学个范蠡谐美泛舟,也是一段佳话。</p><p>造反,李元瑷压根没想过。</p><p>人贵自知,在这太平盛世,面对一个承上启下,打下大唐最大疆域的腹黑皇帝,造他的反,跟找死有啥区别?</p><p>李元瑷耳中听到了李明达的抽泣声,赶忙上马车安抚。</p><p>一行人继续东行,有他亲王的金子招牌在,洛阳守卫打开了不轻易开启的洛阳正门,迎接李元瑷入内。</p><p>他们车队自往洛阳皇城行去。</p><p>洛阳皇宫始建于杨广,为了解决关中的粮食问题,杨广重建东都洛阳城,将朝廷重心迁移到了洛阳。</p><p>不过李世民攻破洛阳之后,见洛阳宫富丽堂皇,美央绝伦,脑子一抽,下令火烧乾阳殿,拆毁则天门,将杨广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p><p>现今的宫殿便是在原址上重新修葺的,只修了个大概,与当年杨广建造的皇宫不可同日耳语。</p><p>这一进寒碜的宫殿,李元瑷便听闻李治痛哭晕阙的消息。</p><p>这李泰病故的消息传到李治耳中时,他正在跟文武百官议事,骤听此噩耗,李治当场涕泪而下,情难自己,悲伤过度。</p><p>对此满朝文武并没有任何异议。</p><p>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李治自身的才能,将现今庙堂的稳固,国家的发展归功于长孙无忌、李元瑷这些能人,忽视他本身的帝王水平,却一致认同一点,那就是李治仁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