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王皇后留不得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随着李世民送葬九峻山昭陵,李治逐一施恩任命贞观朝的新老大臣,李元瑷这类皇亲也逐一得到了好处。</p><p>荆王李元景加授为司徒,鄜州刺史,亲爹不爱的吴王李恪,也因庶长子的身份,得以加封司空兼梁州刺史。</p><p>李元瑷已经是苏州都督、持节、都督苏、湖、杭三州军事,领江南东道行政机要,兼江南东道黜陟大使,不能在提升了,但在此之外也额外给了上百户的封地。</p><p>李元瑷趁着李治忙活安抚旧臣的时候,与长安的旧交故友聚了一聚。</p><p>长孙冲、郑皓、李淳风、阎立德、阎立本、祁翔以及那些早年随他一并研究筒车,正式入职工部的一些故交。</p><p>身为亲王,李元瑷的交友圈子并不大,而且多是建筑、术数方面的人物。</p><p>唯一能够拿出来说道的只有长孙冲与长安首富郑家的七公子郑皓。</p><p>长孙冲代表不了长孙家,郑皓也只是郑家第七儿子而已,皆非实权人物。</p><p>这也是李世民最看重李元瑷的原因之一:他贵为亲王,不需要巴结人。存什么心思,交什么朋友。</p><p>不予豪门权贵往来,反而跟阎立德、阎立本甚至祁翔这种擅于工匠的匠人交好,足见他痴迷建筑一学,没有任何威胁。</p><p>不过上门拜访的人不少,李元瑷终究在弘文馆为师,教导学子学习术数。</p><p>古人最重视尊师重道,弘文馆的学士大多都协礼拜见。</p><p>裴行俭自不例外,作为状元郎,苏定方的传人。这位文武双绝的好人物已经得到了李治的器重,公认的庙堂后起之秀。</p><p>对于裴行俭,李元瑷拉着他多说了几句,因为自己的干涉,他的人生轨迹明显改变。</p><p>历史上裴行俭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走的很近,李治立武的时候,他还特地跟长孙无忌、褚遂良商议,说国家的祸事由此开始。</p><p>裴行俭也因此给贬罚到了西域,于西方功成名就,成为威震西域的一代儒将。</p><p>而今在他的干涉下,裴行俭已经是李治最器重的后起之秀,自然不可能再于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伍了。</p><p>但是在李治为乾纲独断之前,长孙无忌才是庙堂上的真老大。</p><p>平心而论,长孙无忌并非奸佞,但是他已经站在了这个位子上那就身不由己。</p><p>作为党派魁首,不可能无视党派自身的利益。</p><p>他与李治的冲突不可避免。</p><p>长孙无忌自然不敢动已经成为皇帝的李治,可打压李治的亲信,让李治变成孤家寡人这是做得到的。</p><p>裴行俭当下年轻,初生牛犊,很容易过界。</p><p>就如历史上反武一样,他一小小的长安县令,居然敢去找长孙无忌、褚遂良商量废武。</p><p>也亏得李治不如后世说的那么不堪,镇得住场面,不然裴行俭哪里可能崛起,早就让武则天弄死了。</p><p>“陛下新立,庙堂最近两年定有大动荡。即便是陛下,也要韬光养晦。守约气盛,得新皇信赖,将来前途无忧。这身在繁杂庙堂,当谨记一点,多做少说,无光你的事,不必过于介入。只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就好。”</p><p>裴行俭对李元瑷还是极为敬重的。</p><p>术数学问是其一,关键还是给他介绍了苏定方这位人生导师。</p>&l长孙无忌自然不敢动已经成为皇帝的李治,可打压李治的亲信,让李治变成孤家寡人这是做得到的。</p><p>裴行俭当下年轻,初生牛犊,很容易过界。</p><p>就如历史上反武一样,他一小小的长安县令,居然敢去找长孙无忌、褚遂良商量废武。</p><p>也亏得李治不如后世说的那么不堪,镇得住场面,不然裴行俭哪里可能崛起,早就让武则天弄死了。</p><p>“陛下新立,庙堂最近两年定有大动荡。即便是陛下,也要韬光养晦。守约气盛,得新皇信赖,将来前途无忧。这身在繁杂庙堂,当谨记一点,多做少说,无光你的事,不必过于介入。只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就好。”</p><p>裴行俭对李元瑷还是极为敬重的。</p><p>术数学问是其一,关键还是给他介绍了苏定方这位人生导师。</p><p>苏定方传授的知识,与裴行俭而言,那是脱胎换骨,如同重获新生一般。</p><p>裴行俭作揖道:“学生谨记教诲。”</p><p>李元瑷顿了一顿道:“对陈王不可走的太近,陛下对于家世,自有主张。你若能不掺合,自是不掺合的好。你是天子近臣,有些事情身不由己。不幸参合其中,跟着陛下的喜好走即可。”</p><p>他自不能把话说明,真正的事情他以安排下去。</p><p>萧淑妃能不能撑场面,那就看她自己了。</p><p>如果不能,武则天的崛起,那就无法避免,毕竟武则天是李治铲除长孙无忌最有用的刀。</p><p>可现在有他在江南,还有未死的刘洎在辽东,加上李绩这个隐藏的托孤大臣以及许敬宗这个小人,以及即将入京的刘仁轨、上官仪、娄师德这些后起之秀,他们的份量,已经不亚于长孙无忌。只是对付一个王皇后,没有特别将武则天提拔起来的必要。</p><p>裴行俭脸色微变,陈王是李治的庶长子叫李忠,母亲是宫人刘氏。因王皇后无子,便想将李忠过继给自己。</p><p>此事私底下已经传开了。</p><p>这用意非常明显,一但过继李忠就是嫡子,将会是太子的不二人选。</p><p>李元瑷此话无疑是表明了李忠即便有幸成为太子,亦不长久。</p><p>裴行俭没有答话,而是深深作揖一礼。</p><p>在京城待了月余,李元瑷处理了身旁的琐事之后,就三天两头的往立政殿跑,陪着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小兕子。</p><p>直到李治的到来。</p><p>初为天子的李小九并没有意气风发的模样,反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