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腹黑李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元瑷对于泉州的港的改革以及开海计划用的是最简单直白的方式砸钱!</p><p>舍得花钱,敢于花钱。</p><p>不怕花冤枉钱。</p><p>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厚利,定有能人冒尖而出。</p><p>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但是苏州府衙却拿得出来。</p><p>第一批棉花已经在海东畅销了。</p><p>东北是目前亚洲最冷的地方之一,那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潮湿,春秋两季相当短。</p><p>棉衣棉被送到平壤城的时候,他们还在过冬。</p><p>经过无良商人的一阵吹嘘,这棉衣棉被成了全是由蚕丝制成的蚕丝被了,名字也改成了蚕丝衣、蚕丝被。</p><p>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发明的,是与不是无从稽考,但甲骨文中有丝字及丝旁之字甚多,亦可佐证其一二。</p><p>尽管是养桑大国,且历朝历代的政策都在推广种桑养蚕,甚至皇帝皇后都来掺合一手。</p><p>皇帝亲耕,皇后亲蚕,以劝天下。</p><p>不过蚕丝的常量是非常有限的,毕竟古代没有那么多人力,也没有那么多田地来种植桑麻。</p><p>桑麻亦比不上粮食贵重,而且蚕丝的产量太低,蚕食量又大,亦不好养。</p><p>一匹丝绸,天晓得得多少蚕茧洗抽出来。</p><p>宋朝张俞有一首蚕妇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说的就是浑身上下穿着绫罗绸缎的,没有一个是养蚕人的描述。</p><p>丝就是贵族的特权,是王公贵族、达官巨贾的奢品。</p><p>用蚕丝来填充衣被?</p><p>李世民都没那么奢侈。</p><p>但是购买者的无知就是商人的利润。</p><p>丝绸之路,东西方最奢侈的产品是什么?</p><p>东方是陶瓷,西方是琉璃。</p><p>陶瓷高贵神秘,在西方人的眼睛里那是用昂贵的萤石加工而成。</p><p>琉璃亦是一样,中国的琉璃是淡黄色,属于钠玻璃,而西方的琉璃源头不同,呈现透明色,故而成了一种昂贵的稀有品。</p><p>但其实懂的人都懂,陶瓷就是泥土,而琉璃不过就是无机矿物而已。</p><p>但是就因为双方文化的盲点,知识的不流通。</p><p>陶瓷、琉璃都以天价畅销东西方。</p><p>而今的棉衣棉被亦是如此,蚕丝衣、蚕丝被,以蚕丝填充多高大上的产物。</p><p>而且也发现不了其中猫腻,棉经过弹打早就看不出棉花果实的模样了。</p><p>纤细轻巧,却有几分蚕丝的模样。</p><p>尽管是劣质棉,却是这个时代头一次出现的产物,除非有第二个穿越者,否则根本认不出来。</p><p>而且就算是劣质棉,它的效果亦不是麻布、寻常皮革可以媲美的。</p><p>不寻常的皮革如虎皮、貂皮、熊皮,那是天价,且不透气、沉重是硬伤,穿个皮大衣跟穿着盔甲一样。</p><p>哪有棉衣合身舒适?</p><p>价格还“实在”!</p><p>经过无良商人的宣传,“蚕丝衣、蚕丝被”在东北卖的脱销,炒成了天价,一跃成了百济、新罗、倭国、奚族、靺鞨、契丹、扶余、室韦等贵族炫耀之物。</p><p>没有足够的钱,不出棉花果实的模样了。</p><p>纤细轻巧,却有几分蚕丝的模样。</p><p>尽管是劣质棉,却是这个时代头一次出现的产物,除非有第二个穿越者,否则根本认不出来。</p><p>而且就算是劣质棉,它的效果亦不是麻布、寻常皮革可以媲美的。</p><p>不寻常的皮革如虎皮、貂皮、熊皮,那是天价,且不透气、沉重是硬伤,穿个皮大衣跟穿着盔甲一样。</p><p>哪有棉衣合身舒适?</p><p>价格还“实在”!</p><p>经过无良商人的宣传,“蚕丝衣、蚕丝被”在东北卖的脱销,炒成了天价,一跃成了百济、新罗、倭国、奚族、靺鞨、契丹、扶余、室韦等贵族炫耀之物。</p><p>没有足够的钱,没关系,支持以物易物。</p><p>东北的皮革、人参之类的东西,都能做等价交换。</p><p>这些土特产转到长安,又是一笔横财。</p><p>这一年因经验不足而种植出来的劣质棉,直接给卖的脱销。</p><p>如此高额的利润,在长安的李世民、李治都坐不住了。</p><p>唐王朝经济极为发达,但是财政并不富裕。</p><p>一方面是高薪养廉,唐朝官员的薪俸在中国历史上仅逊色于宋朝,但唐朝的赋税又远低于宋朝。</p><p>故而经济发达之下的朝廷,收入并没有那么显著。</p><p>同时李世民连年征战,各类奖赏,军备物资都是天文数字。</p><p>财政压力是很严重的。</p><p>每次打仗,李世民都得勒着裤腰带,廉洁好一阵子。</p><p>李世民、李治都知道棉花是李元瑷的杀手锏,却怎么也没想到他玩的那么大。</p><p>直接用棉花卖出了蚕丝的价格。</p><p>这心黑的都快跟墨一样了。</p><p>两父子看着消息,咽口水的同时,居然生出了歪念头。</p><p>如果瞒下棉花的事情,直接在大唐、西域各国贩卖棉衣、棉被,那朝廷的财政将会瞬间好转。</p><p>“不行!”李世民一脸怒容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不可,心生贪念。”</p><p>李治心底委屈,自己似乎啥也没说。</p><p>“你这十六叔,可真是厉害。化腐朽为神奇,谁都看不上的东西,在他手里,成了照拂天下的至宝。此物传遍天下,大唐万千受冻的百姓,谁不感念其恩?”</p><p>李世民现在想想,心底都有些可怕,</p><p>他将李元瑷丢到江南,确实相信他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