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玩得那么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元瑷自然没有忘记石磐陀,临行前让李公淹安排人带石磐陀去医馆治痒。</p><p>李德謇归入李元瑷麾下之后,石磐陀便有了对手。</p><p>两人闲着无聊就相互切磋。</p><p>论及武艺,石磐陀并非李德謇的对手。</p><p>但石磐陀天生神力,仿若鬼神附身,如意金箍棒在手,一力降十会。</p><p>任凭李德謇身怀各种绝妙招数,也不敢近的石磐陀的身。</p><p>只能凭借巧劲游走,消耗石磐陀的气力,方才寻得取胜之机。</p><p>两人一切磋往往就是好几百招开外。</p><p>石磐陀现在是个极端,打一流好手都是三两招的事。但随随便便一流以上的高手都能凭借经验技巧,溜着他玩,消耗他的体力。</p><p>他最缺的就是跟一流以上高手交战的经验。</p><p>有了李德謇的指点切磋,石磐陀实力大涨,也清楚对方的实力,晓得他能护住李元瑷安危,跟着去了。</p><p>李元瑷一路走向泉州码头。</p><p>李公淹热情的跟李元瑷介绍泉州的历史。</p><p>“这泉州自古泉州荒芜之地,位于东南沿海,西北戴云山脉绵恒,中部丘陵平原交错,晋江横贯其中,东南海岸曲折,水深湾多,境内溪流纵横交错,号称九十九溪,可雨水多在春冬季,夏秋干旱,溪水枯竭。论及地理环境并非理想的安居之所。不过泉州先民散处山林海滨,过着从渔猎生活。”</p><p>“尤其是东汉末至南北朝时,北方战乱,田地破坏。反之南方相对安定,中原人不断通过陆海两路进入泉州,带来铁农具,牛耕,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开发晋江流域,形成了半农半耕的情况。他们善造舟楫,涉江环海,以至于造船业尤为发达。殿下选择泉州作为港口,向四方贸易,实在是再高明不过的决策了。”</p><p>李元瑷看着李公淹,无怪他能够当得上李世民一句“江南东道,公淹最贤”的赞美。</p><p>人才满天下有的是,但有态度的人才却不多见。</p><p>泉州算得上是荒芜之所,田地连年歉收。</p><p>朝廷有规定,若粮食歉收,可降低赋税,甚至免税。</p><p>泉州每年不是降税就是免税,朝廷也不指望闽越岭南这些地方能上缴多少税赋。每年能够送上一些土特产,表表心意已经足够了。</p><p>寻常官员给安排到类似泉州这种地方等同流放,哪会兢兢业业的为朝廷效力。</p><p>朝廷安排李公淹担任泉州刺史并非是期望他将泉州治理的如何,而是考虑他与岭南土皇帝冯盎谈殿交好,在泉州能实时关注岭南,化解缓和彼此矛盾。</p><p>只要做到这点,就算是李公淹的大功一件。</p><p>可李公淹并未尸位素餐,而是废寝忘食的想要治理泉州,尽管效果不明显。但这并非是他自身能力不足,实在是泉州地形地势气候太过恶劣,人口又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尔。</p><p>就以杭州来做比较,李元瑷敢开西湖,修钱塘,那是因为杭州尚有一定的底蕴。</p><p>开西湖,修钱塘动用劳力至少三五万起步,动用如此大工程,这钱劳力花费下去,什么时候回本另说,能够提升杭州的经济,照拂杭州二十万计百姓就算值了。</p><p>而泉州上下总共不过万户人口,老弱妇孺加起来都不满五万之数。<p><p>朝廷安排李公淹担任泉州刺史并非是期望他将泉州治理的如何,而是考虑他与岭南土皇帝冯盎谈殿交好,在泉州能实时关注岭南,化解缓和彼此矛盾。</p><p>只要做到这点,就算是李公淹的大功一件。</p><p>可李公淹并未尸位素餐,而是废寝忘食的想要治理泉州,尽管效果不明显。但这并非是他自身能力不足,实在是泉州地形地势气候太过恶劣,人口又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尔。</p><p>就以杭州来做比较,李元瑷敢开西湖,修钱塘,那是因为杭州尚有一定的底蕴。</p><p>开西湖,修钱塘动用劳力至少三五万起步,动用如此大工程,这钱劳力花费下去,什么时候回本另说,能够提升杭州的经济,照拂杭州二十万计百姓就算值了。</p><p>而泉州上下总共不过万户人口,老弱妇孺加起来都不满五万之数。</p><p>要修整九十九溪,工程不比开西湖,修钱塘小,泉州根本没有这个劳力可用,勉强从外地调来劳役,花费巨资,就算成功,得益的亦不过是泉州不满五万百姓,根本就不值得。</p><p>不是不将这五万百姓的生计放在心上,而是很现实残酷的东西。</p><p>不划算就是不划算。</p><p>有这份心力,发展别处,照拂更多百姓,岂不更佳?</p><p>故而即便李公淹再有能耐,与泉州这一亩三分地也很难干出政绩来。</p><p>泉州码头的修建,还是李公淹借口更好的与岭南接触,才得到朝廷特别拨款建造的。</p><p>这打通泉州至广州的海岸航线,也给泉州打下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根基。</p><p>李公淹也许没有想到那么遥远,可他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p><p>李元瑷听得不住点头。</p><p>在李公淹的领路下,李元瑷他们抵达了泉州码头。</p><p>泉州码头修建在泉州湾内。</p><p>这亲临泉州码头,看着整个泉州湾的地形,李元瑷方才明白为什么泉州会成为未来数百年全球最大的港口。</p><p>泉州湾周边皆是侵蚀性山地花岗岩岸,它与与晋江洛阳江相连,作为两江出海口,常年受到晋江水洛阳江水以及海水倒灌的侵蚀击打,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磨炼,形成了一处天然的港湾。</p><p>左右山林耸立犹若天然的屏障为泉州湾遮风挡雨。</p><p>沿海城市最需要注意的就上台风,李元瑷上辈子就是江南人,深知台风厉害。</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