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沥青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元瑷起身道:“百姓的穷困的原因都不清楚,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最偏激的手法,将百姓逼到绝境,跟你们起事造反?朝廷可以容忍你们江湖人无视法纪,但绝对容忍不了任何人造反。大军压境,生灵涂炭,寸草不生。换做乱世,还能理解一二。就现在的大唐,放眼四周都找不出一个能打的。就这样,还起事造反?你们要送死,我不拦着,可要蛊惑百姓一起跟你们陪葬,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p><p>“你们火凤社的存在,在我看来就是一群看不清大势的蠢蛋,干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一口一个为民为百姓,干得却是将百姓推入水火之中的事情。摆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自行解散,所有核心成员皆为记录案底,防范未然。其二、所有核心成员皆以谋反罪处死,妻儿流放。”</p><p>“你!”陈硕真霍然而起,剑拔弩张。</p><p>石磐陀上前一步。</p><p>李德謇虽未起身,却也做好了拔剑的准备。</p><p>李元瑷毫不留情的与之对望道:“谋反是朝廷的底线,为十恶不赦罪之首,没有株连全族,已经算是天恩浩荡,手下留情了。”</p><p>陈硕真惨然道:“他们全不知情,都是我一人的主意。我不知你从哪里知道此事的,可即便是火凤社上下知道此事的亦不过两三人。吴王乃一代贤王,何必因我一人之过,牵累太多?”</p><p>李元瑷摇头道:“这话你说出来我信,可朝廷不信。只要牵扯此罪,即便是莫须有,亦不会有人手软。”</p><p>“现在我能这样与你说话,便是因为你们用意未显,真要显露一二,我话都不敢同你多说两句”</p><p>“如何抉择,你自己看着办吧!”</p><p>李元瑷不想再于陈硕真多谈。</p><p>如果陈硕真有野心,是个女中枭雄,那还值得说道一二。</p><p>可她就是一个悲天悯人的蠢货,用最善意的思想,干最错的事情。</p><p>体恤、心疼百姓,想要为他们出头,选择了造巅峰时期大唐的反。</p><p>这不是裹挟着百姓,领着他们一起送死?</p><p>尽管陈硕真将这一切揽在了自身,但李元瑷可以笃定,一定有人在背后煽动蛊惑。</p><p>不然就陈硕真表现出来的城府,不可能想出建立火凤社,以幻术迷惑百姓,收拢民心的事情出来。</p><p>这种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李元瑷无论如何都要将他揪出来。</p><p>陈硕真突然发现自己的师兄高峰松不见了,忙道:“我师兄呢?你给他抓哪去了?”</p><p>李元瑷笑道:“有你就足够了,你师兄,我将他放了。让他去知会你师父,我想见他一见。”</p><p>陈硕真脸色大变,哀求道:“师父他老人家与此事无关,他沉迷炼丹求道,很早就不管此类事情了。”她眼泪水都滚落下来,见李元瑷无动于衷,望向李德謇道:“李师兄,家师性子如何,你再清楚不过了。早在十年前,他就不曾过问时间之事,一心求道。不会与我一同胡来的。”</p><p>陈硕真与李德謇自然不是真的师兄弟,只是当初虬髯客与杜春子相交莫逆,门下弟子皆以师兄弟相称。</p><p>陈硕真与高峰松亦是如此。</p><p<p>这种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李元瑷无论如何都要将他揪出来。</p><p>陈硕真突然发现自己的师兄高峰松不见了,忙道:“我师兄呢?你给他抓哪去了?”</p><p>李元瑷笑道:“有你就足够了,你师兄,我将他放了。让他去知会你师父,我想见他一见。”</p><p>陈硕真脸色大变,哀求道:“师父他老人家与此事无关,他沉迷炼丹求道,很早就不管此类事情了。”她眼泪水都滚落下来,见李元瑷无动于衷,望向李德謇道:“李师兄,家师性子如何,你再清楚不过了。早在十年前,他就不曾过问时间之事,一心求道。不会与我一同胡来的。”</p><p>陈硕真与李德謇自然不是真的师兄弟,只是当初虬髯客与杜春子相交莫逆,门下弟子皆以师兄弟相称。</p><p>陈硕真与高峰松亦是如此。</p><p>自得知陈硕真存有反意,李德謇就一直没有说话了。</p><p>终究是李靖的儿子,知晓个中轻重。</p><p>但见事情找上门来,也不得不应着头皮说道:“陈姑娘的恩师是天师道的杜春子,此人早年急公好义,精于天师道幻术,与恩师交好。后因儿孙因自己缘故为仇家杀害,报仇之后,归隐山林,修仙求道,不在理会世间之事。这出来江南,草民有意拜会师长,亦未有机会与他一见。”</p><p>李元瑷点了点头,道:“这个你大可放心,对于尊师,孤是敬重的紧。你这喷火神剑,用的火油可不一般。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提了纯的猛火油,这很不简单。此</p><p>技术对于朝廷有大用,你是否能够平安的走出监狱大门,就看尊师配不配合了。”</p><p>其实李元瑷在意的并非是猛火油的提炼,而是猛火油提炼出来的产物。</p><p>猛火油也就是石油,李元瑷在工部的档案里见过对于猛火油的介绍。</p><p>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说的就是水上有外溢石油漂浮。</p><p>后汉书郡国志则记载了古人采集和利用石油的情况:“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p><p>晋代张华所著之博物志和北魏郦道元所著之水经注也有类似的记载。</p><p>不过这个时代开采技术并不发达,而且石油的功效又不很明显,故而并未发展起来。</p><p>李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