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要学要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果然如李元瑷想象的一般,这消息一传开,李淳风就屁颠屁颠的来大安宫求见请教了。</p><p>不过最先来的不是李淳风,而是阎立本。</p><p>这著名的画师建筑家委屈的上门兴师问罪来了。</p><p>当初似乎说好的,一起研究术数协助自己出书,现在直接将他忘记了。</p><p>李元瑷真没想那么多,寻常人出书提出一个理论概念,需要经过漫长的研究计算。拥有副手协助,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p><p>缀术就是祖冲之、祖暅之父子两代人外加徒弟协助并力完成了佳作。</p><p>李元瑷不一样,他从不觉得自己多伟大,更不觉得这有多少难的。他的一些学识是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得来的,经过几千年磨砺,依旧可行可用的解法。</p><p>压根就不需要助手,也不需验证,直接写出来就行了。</p><p>李元瑷只好保证,将重新修葺的时候,一定请他协助。</p><p>阎立本屁股都没有坐热,李淳风便送上了拜帖。</p><p>李淳风并没有传说中的仙风道骨,他今年亦不过四十出头,正当壮年,一张大型的国字脸,浓眉大眼,面色有些蜡黄,但人却极为精神,双目炯炯有神,修长的黑胡须垂挂于胸。</p><p>“见过商王!”</p><p>李淳风身体肃立,双手抱圆,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六十度。</p><p>作揖可细分为好几种,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交手礼、军礼、抱拳等。</p><p>前六种是周礼说记载的最正统的作揖礼节,后者是随着时代演变而流行的问候方式。</p><p>李淳风方才行的正是天揖,属于面见长辈以及重大庆典方才使用的礼节。</p><p>“道长如此大礼!孤可授受不起!”</p><p>李元瑷忙上前将李淳风搀扶起。</p><p>李淳风毫不在乎的道:“贫道酷爱术数,对于术数一学,几近痴迷。奈何天赋有限,只能自娱自乐。商王攻克难题,引入天元术以及增乘开方法,让人惊叹。若非资格所限,贫道都有心三跪九叩行拜师礼了。想来商王亦看不上,只能以师之礼待之。”</p><p>阎立本在一旁唏嘘道:“有时候真羡慕李太史丞,若非情况特殊,某亦想拜入商王门下学习那一身惊世骇俗的术数学问。”</p><p>李淳风是道士出家人,孤家寡人一个。</p><p>而他阎家并非小门小户,真要拜师,对族人对李元瑷都不好。</p><p>李元瑷道:“你们是太讲究了,学问为何称之为学问?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不然孔夫子为何说学无止境?”</p><p>李淳风、阎立本互望一眼,孔圣人说过这话嘛?</p><p>两人相视一笑,也不搓破。</p><p>孔圣人是没说过,不过理是这个道理。</p><p>“所以你们也无需客气,孤最不屑的就是固步自封。你我人类不用于野兽,进步是必然的。将知识私藏,只会阻碍进步。世界之大,并非只有我大唐一国。我们固步自封,等于给别人超越的机会。”</p><p>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历史的进程。</p><p>为什么国人总是追忆汉唐的辉煌?</p><p&族人对李元瑷都不好。</p><p>李元瑷道:“你们是太讲究了,学问为何称之为学问?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不然孔夫子为何说学无止境?”</p><p>李淳风、阎立本互望一眼,孔圣人说过这话嘛?</p><p>两人相视一笑,也不搓破。</p><p>孔圣人是没说过,不过理是这个道理。</p><p>“所以你们也无需客气,孤最不屑的就是固步自封。你我人类不用于野兽,进步是必然的。将知识私藏,只会阻碍进步。世界之大,并非只有我大唐一国。我们固步自封,等于给别人超越的机会。”</p><p>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历史的进程。</p><p>为什么国人总是追忆汉唐的辉煌?</p><p>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他们是地表最强,没有之一。</p><p>几乎各方各面,华夏都处于世界领先,是整个地球的核心。</p><p>随便一样东西说出来就是领先西方四五六百年不等。</p><p>但为什么处处领先的我们在未来会落后那么多?</p><p>就印证了那句话,一直原地不动就是落后,不进步就是退步。</p><p>蒙古的入侵,导致华夏火种险些灭亡。</p><p>华夏文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九十年的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直接导致了西方国家的大踏步逼近。</p><p>幸得朱元璋驱逐胡虏,建造大明,才挽回了颓势。但这个时候的西方已经趁着华夏文化断绝的机会,追赶上来了,在个别方面还完成了超越。</p><p>这就是很现实的事情,也许文化的衍变发展需要一百年,但是只要时间到了,对方只需要用二十年,甚至十年就能通过学习,即能后来居上。</p><p>但总的来说,明朝时期的中国与欧洲科技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的。</p><p>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的出现,中国的科技大门已经打开。</p><p>可是随着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正式关闭了中国于科研上前进的道路。</p><p>直接导致了向来所向无敌的中国陷入了印度一样的境地,谁都可以欺负一下,硬生生给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p><p>故而对于固步自封,李元瑷是打心底的厌恶排斥。</p><p>那是阻碍中国发展的关键。</p><p>术数未来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