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如果邪恶 是华丽残酷的乐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匈奴人很无聊。

  包括冒顿。

  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

  男人,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匈奴男人。

  刘邦将要面临的对手!

  坦白说,和东胡月氏动手,冒顿总是从容而淡定。

  但面对刘邦这样的对手,冒顿的内心却很难平静。

  趁着刘邦称帝前两年忙着迁都,封赏,清除,斗鸡,冒顿决定先发制人。

  几乎是兵不血刃,匈奴就重新占领了当年蒙恬所驻扎的九原、云中等地。

  匈奴颇为自得,结果刘邦仿佛没看见一样,搞得冒顿很郁闷,拿自己不当一回事么?

  于是匈奴屡屡侵袭燕、代(今河北、山西北部),终于有善良的官员看不惯北方的百姓受难,告知了刘邦冒顿的挑衅。

  汉朝的皇帝在潜意识里或许明白:北方的邻居太调皮啦,熊孩子的屁股又欠打啦。

  其实刘邦倒不是轻视冒顿,只不过在他看来,有个人比冒顿的威胁更大。

  这个人叫做韩信。

  公元前201年,忽然有密探告发韩信谋反。

  长安城多数人建议刘邦发兵讨伐,陈平一个人反对。

  理由是韩信很会用兵,而楚国兵也很能打,凭刘邦这两把刷子,打起来不一定能赢。

  刘邦遇事一贯采用逆向思维,那就按照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不打!

  在陈平的安排下,刘邦前往云梦巡游。

  出长安已经诏令天下:所有诸侯王全部到陈县参拜。

  韩信也是诸侯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结果,就上了刘邦的当。

  听陈平的果然没错,就这么轻轻松松把韩信抓到了洛阳。

  刘邦很高兴,可韩信很生气。

  他说‘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身为皇帝无凭无据诛杀功臣,是忘恩负义的表现。

  刘邦感觉韩信说的有一定道理,所以决定留韩信性命。

  但认错不是刘邦风格,为了警告韩信老实点,刘邦把他从楚王贬成了淮阴侯。

  韩信自然很不爽,刘邦不在乎。

  摆平了心头之患,刘邦终于把眼光转向了冒顿。

  其实对匈奴南下这件事,刘邦的策略就是区域拒止。

  北国的边境线太漫长,只有一个卢绾镇守显然不够,刘邦打算再派个人和卢绾并肩作战。到这时候,刘邦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手下居然没几个能打的了。

  本来刘邦称帝的时候,异姓诸侯王有七位,这七人都是战场上的天纵之才,劳苦功高。

  可如今时过境迁,韩信已经被贬淮阴侯,再次启用等于认错;

  英布和彭越也是功高盖主桀骜不驯的货色,再立功也不合适;

  张耳、吴芮倒是听指挥,奈何身体素质不过关,早p;其实对匈奴南下这件事,刘邦的策略就是区域拒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