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保举营长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杨承业无奈的苦笑了起来,其实还真不应该责怪牛莽,如果不是牛莽关键时刻将板斧翻转,那么韩天虎就不仅仅是关节脱臼那么简单了,而是会被板斧一分为二了。

  韩世忠则看出了这一切,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责怪牛莽,反而对牛莽露出了赞赏的目光。

  “贤侄,有没有兴趣参军?”

  韩世忠对牛莽说道:“以你的能力,我可以保你做一个营长!”

  古代军队编制不定,到了宋朝进行了改制,10人为“火”,5火为队(50人),10队为营(即指挥,500人),若干个营组编为“将”(根据战役需要3000—10000人不等)。

  将指挥以下完整编制调动,将的编制也尽量保持稳定,指挥官有“将”和“副将”,下属尽量不打乱。

  南宋皇朝在颠沛流离中匆猝建军,重新将“军”作为独立战术单位,把原来的“将”组编为若干个军,设“统制”或“统领”为军指挥官;又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

  如韩世忠为“前护军”,以楚州为中心组织防御,下辖11个统制、13个统领,有63将编制,约8万兵马。

  刘光世为“左护军”,下辖10军,防御淮北方向,约有5万多兵马。

  张俊为“中护军”,有11军、99将编制,以建康为中心展开,兵力约为8万人。

  岳飞为“后护军”以鄂州为中心组织防御,辖12军,有84将编制,10万多兵马

  吴玠为“右护军”,在今陕南一带展开,约7万人,编制较为混乱。

  蒙古兴起后,建立的军队也是按10进位制编制的,10人为队,有队长或称“牌子头”;10队组成1个“百户”,10个百户组成1个千户,10个千户组成1个万户,万户为蒙古军最高编制单位。

  百户、千户、万户既是编制单位,也是长官的名号。不过实际上编制往往并不足,比如有7000人以上的为“上万户”,5000人以上为“中万户”,不满3000人为“下万户”。

  同样,千户、百户也是按照这个比例分出上、中、下。入主中原后元朝军队大体上保持这一基本编制。

  韩世忠说保举牛莽当营长,就相当于让他指挥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成就了。

  而牛莽却并不在意,瓮声瓮气的说道:“老大在哪里,俺就在哪里。”

  牛莽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跟着杨承业,如果杨承业参军他就跟着参军,杨承业不参军他也不会参军。

  韩世忠看着杨承业,问道:“贤侄,你呢有何打算?”

  “天龙、天虎已经参军,通过比试已经成为营长,不日就会开赴边疆,杀敌立功。”

  杨承业回道:“韩伯父,小侄身体孱弱,家父在世时曾经说过,让我读书,参加科举,以文报国。”

  听了杨承业的话,韩世忠也没有勉强,只是说道:“以牛贤侄的能力不参军真是可惜了,总不能他也参加科举考试吧?”

  闻言,杨承业心中一动,是啊,牛莽天生神力,上了战场也是一员猛将。

  只是可惜他对内功心法天生免疫,根本就练不出气感,更不是读书的料,与其厮混下去还不如参军来的实在。

  想到这里,杨承业对韩世忠说道:“回头我会劝劝他的。”众位看官,如果看的好,请不吝投出你们手中的票票,顺便收藏一下下,谢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