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技惊泰斗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吴夺没想到来拜访李一言,还要被“考考”。</p><p>来之前,他重点盘算过两点。</p><p>第一点,是沈运舟会说“吴士心”的事儿,这个他完全可以应付,就像刚才应付过去的那样。事后,一切得听凭老财主的决定。</p><p>实际上,老财主的三重身份,吴夺以前只知道“吴大志”,现在知道了“吴士心”。还有像“祁六斗”一样且并称“北七南六”的名号“吴七星”,他依然被蒙在鼓里。</p><p>第二点,吴夺料想沈运舟有可能会说米芾竹石图的事儿,但沈运舟没说。</p><p>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吴夺自然不想声张。但他终究是晚辈,贸然提醒沈运舟不要声张,不太合适。</p><p>不过,从沈运舟的表达来看,他是很清楚这一点的,料想也不会声张他估计可能会悄悄告诉李一言,但现在当着吴夺的面儿没告诉,就是在表达一种态度。</p><p>一直在盘算这两点,所以吴夺没想到李一言居然会专门拿出东西专门考校。</p><p>这样“考考”倒也无所谓,谁让咱有绝活儿呢。</p><p>李一言拿出的这个锦盒,如同一个鞋盒大小他拿着锦盒,放到了沙发旁边的一张铺了台布的方桌上。</p><p>这方桌上什么都没有,而且在一边很突兀,吴夺猜想。这有可能就是专门看东西的桌子,摆在客厅里,更像是来客专用。</p><p>方桌旁边没有椅子,吴夺、宁霜还有沈运舟便就起了身,一起站着围观。</p><p>锦盒里拿出来的,是一件青铜爵。</p><p>这件青铜爵高约十八厘米,纹饰很简单,扁体平底,“流”比较宽,“尾”比较短,三足也不太高。</p><p>吴夺对青铜器也不算太懂,不过一些基本的资料还是看过的。</p><p>据他所知,夏代就有了青铜爵,商代有所发展,商代晚期趋于成熟,到了西周,纹饰就复杂多了,而且“流”和“尾”的比例就基本一样了。</p><p>爵最早是酒器,“流”就是喝酒的那个嘴儿,“尾”就是对应的另一侧的延伸。</p><p>所以,这样大致看上去,李一言拿出的这件青铜爵,应该是商代的,而且不是晚期的,是中期乃至更早。</p><p>这件青铜爵上结满绿锈,但很是完整,并无残缺裂纹。</p><p>沈运舟的专长在古书画,可终究有大量考古实践的积累,看了一会儿,便露出了奇怪的眼神。</p><p>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件商代中期的青铜爵,而且并不是这些年出土,出土至少得有个大几十年了。这东西没什么难点,拿来考吴夺,他才觉得奇怪。</p><p>不过沈运舟旋即转念,或许,李一言就是简单一考,让吴夺顺利答出来,皆大欢喜,无非就是吃饭前的一个助兴小节目罢了。</p><p>宁霜和沈运舟的看法差不多。</p><p>既然李一言说了是考吴夺,他俩自然也就没有言语。</p><p>“我还是直接上手吧!”吴夺笑了笑。</p><p>在他们听来,吴夺好像已经看明白了,为了表示尊重,才上手进一步确认。但实际上,吴夺面对李一言的考校,不敢大意,想直接得到最准确的答案。</p><p>结果,吴夺上手之后,眉头却不一会儿,便露出了奇怪的眼神。</p><p>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件商代中期的青铜爵,而且并不是这些年出土,出土至少得有个大几十年了。这东西没什么难点,拿来考吴夺,他才觉得奇怪。</p><p>不过沈运舟旋即转念,或许,李一言就是简单一考,让吴夺顺利答出来,皆大欢喜,无非就是吃饭前的一个助兴小节目罢了。</p><p>宁霜和沈运舟的看法差不多。</p><p>既然李一言说了是考吴夺,他俩自然也就没有言语。</p><p>“我还是直接上手吧!”吴夺笑了笑。</p><p>在他们听来,吴夺好像已经看明白了,为了表示尊重,才上手进一步确认。但实际上,吴夺面对李一言的考校,不敢大意,想直接得到最准确的答案。</p><p>结果,吴夺上手之后,眉头却不由皱了起来。</p><p>因为,他得到的信息,推出的时间,是公元26年!</p><p>那么,这就是一件东汉早期铸造的青铜爵!</p><p>可从外观上看,明明就是商代的青铜爵</p><p>而且,这并不是最关键的。</p><p>最关键的是,东汉,已经不再铸造青铜爵了。</p><p>青铜器当中的酒器是很多的,而爵,则是最早的形制之一,夏代就有。</p><p>这其中,青铜爵不是谁都能用的,是贵族专用。普通人所用的爵,则是陶器居多。所以,青铜爵后来也成了礼器,亦是地位的象征。到了西周,爵位由此而来,公侯伯子男的等级也出现了。</p><p>但是,青铜爵有年代上限,也有下限。</p><p>东周时期,青铜爵逐渐消失,最晚到秦末就彻底不再铸造,西汉时的史料也能证明这一点。</p><p>不过,这一件青铜爵虽是东汉铸造,却是商代的形制也就是说,最大的可能,就是东汉人造假!造出商代青铜爵,在东汉时期冒充“文物”。</p><p>文物造假,这么早就有了么?</p><p>这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p><p>但,吴夺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他实在是找不出能说明是东汉“造假”的证据来。</p><p>不要说他了,这东汉伪造商代的青铜爵,器型和纹饰没有问题入土时间虽然比不了商代那么久远,但是也长达两千年左右,锈色上也没什么不对就算是沈运舟,也是当成大开门的商代青铜爵来看的。</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