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你真的捡到宝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接着,沈运舟用一把长长的尺子延后十厘米左右压住绫子,另一只手顺势揭开,一点点将两层绫子分离。</p><p>分开一条口子之后,沈运舟将这把尺子压在了口子中间。</p><p>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p><p>可是,绫子又揭开了十几厘米,吴夺还是没有看到东西。</p><p>继续。</p><p>直到揭开了接近半米,才露出了暗黄色的纸。</p><p>而且,这纸是贴在上半层绫子上的</p><p>“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泡了吧?这裱匠的手法非常高明,两层绫子,上层的更厚他将上层的绫子,挖出了一个长方块,但是却没挖透,正好将这幅纸本作品镶了进去,如此一来,这纸本虽然比卷轴面要小,但整个面也会十分平整!”</p><p>沈运舟缓缓将两张绫子分开,而后将下面无用的绫子卷起扔到一边,又将上面那层镶嵌纸本的绫子平放在了桌面上。</p><p>镶入纸本的面朝上。</p><p>如此可以看得比较明白了,这幅纸本作品,长两米有余,宽约二十七八厘米,算是手卷的形式。</p><p>吴夺顿感有些奇怪,当时“听”的时候,宋、元、明、清的年份信息都有,但现在来看,好像只有一幅作品啊!</p><p>但这个时候,沈运舟正在操作,他不可能伸手去试再说也不差这一会儿工夫了。</p><p>沈运舟是文物修复专家,也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加上宁霜曾经是他的学生,所以这次他是一边操作一边讲解。</p><p>吴夺跟着受益匪浅。</p><p>“你们看,这幅纸本,还留着命纸,这命纸是清代的。至少说明,最后一次装裱是在清代。不过清代的原裱也没了很可能被暗藏之前,就有些残破,所以就干脆拆掉,只留下了命纸!”</p><p>沈运舟顿了顿,“这种命纸,是清宫专用!”</p><p>说罢,看了看吴夺,“小吴,你真捡到宝了!”</p><p>吴夺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幅作品之上,能听到宋、元、明、清这么多年份信息!</p><p>这幅书画作品,应该是宋代的!因为宋代在听到的年份之中是最早的。而后,很可能有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题跋和收藏款印,而且还被重新装裱过!</p><p>宋代书画作品,能传承保存到现在的,以绢本作品居多,纸本作品偏少。</p><p>宁霜也不由面露惊讶。她是不知道吴夺听到的信息,但清宫重新装裱的书画,那必不是一般的作品!</p><p>随后,吴夺和宁霜不再作声,专注地看着沈运舟操作完了。</p><p>一幅纸本作品被完整地取下,铺在了桌面上,确切地说,是铺在了沈运舟提前放好的一块专用特制垫板上。</p><p>这幅纸本作品还是湿的,但已然可以看得清楚明白。</p><p>这实际上是好几块宣纸拼接在底部的命纸上的。</p><p>真正的画心,只有半米左右的长度,剩下一米六左右长度的篇幅,全部是后世的题跋。</p><p>“今天得谢客了!”沈运舟看清楚画心之后,立即走出里间,到外间把办公室的门给反锁了。</p><p>画面很简单,一块怪石,一竿修竹。</p><p>款识:元丰三年五月作,元章。</p><p>无钤印。</p><p>画面的留白处,还有夺和宁霜不再作声,专注地看着沈运舟操作完了。</p><p>一幅纸本作品被完整地取下,铺在了桌面上,确切地说,是铺在了沈运舟提前放好的一块专用特制垫板上。</p><p>这幅纸本作品还是湿的,但已然可以看得清楚明白。</p><p>这实际上是好几块宣纸拼接在底部的命纸上的。</p><p>真正的画心,只有半米左右的长度,剩下一米六左右长度的篇幅,全部是后世的题跋。</p><p>“今天得谢客了!”沈运舟看清楚画心之后,立即走出里间,到外间把办公室的门给反锁了。</p><p>画面很简单,一块怪石,一竿修竹。</p><p>款识:元丰三年五月作,元章。</p><p>无钤印。</p><p>画面的留白处,还有题字:</p><p>世路险而倚石定,道心微而借竹风。</p><p>字是行书,用笔劲健清新,欹纵变幻迅疾。</p><p>“米芾?!”吴夺和宁霜两两对视,异口同声!</p><p>米芾,字元章,北宋大书法家、大画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即所谓的“苏黄米蔡”。</p><p>大名鼎鼎的研山铭,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亦是米芾之作。</p><p>吴夺和宁霜话音刚落,反锁了门回来的沈运舟旋即接口:</p><p>“对!真迹无疑!”</p><p>说罢,沈运舟指了指画心,“这幅竹石图,乃是米芾少有的书画合一的精品之作啊!”</p><p>就在这宽二十多厘米、长不过半米的画心之上,边缘和空白之处,竟盖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收藏章!</p><p>这其中,有南宋夏珪的,有元代赵孟頫的,有明代文徵明的,还有一些有名的堂号款收藏钤印</p><p>不过,这幅画,依然没有逃脱“盖章狂魔”乾隆之手,什么“乾隆御赏之宝”、“古稀天子”、“宜子孙”光他自己,就盖了七个!</p><p>万幸的是,乾隆没有题字。</p><p>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题字,但吴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米芾的书法旁边,若是再配上乾隆的书法,实在太煞风景了!</p><p>这画心之外接的题跋,主要是三大名家,也就是在画心之上盖过章的南宋夏珪、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p><p>此外,还有几位书画收藏家。</p><p>题跋有长有短,最长的是文徵明的一首诗,明显是单独一幅而最短的就几个字“真迹妙品,双桧斋藏”,是明代收藏家李廷相题跋的,就跟在赵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