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张信纸,可预喜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对。不过不光是书,我不是还买了本册页嘛!”常松介绍,“还有老挂历、老印刷画,还有老信札、老明信片什么的,挺杂的。”</p><p>“这书店似乎有点儿意思,你咋发现的?”</p><p>“一个同事说的,他喜欢收藏小人书。再去看看?”</p><p>“行啊!”</p><p>吴夺结了账,两人便走着过去了。</p><p>到了这家书店门口,吴夺抬头一看,不大的门脸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颜体“老书店”三个字,原来这店名就叫老书店。</p><p>吴夺进了店门,门口一侧有一个老式账台;账台后坐着一个国字脸的男子,看着有五十岁左右,梳着整齐的短分头,灰色衬衣外面罩着驼色羊毛薄坎肩,挺儒雅。</p><p>想必他就是店老板了。</p><p>“哎?小伙子,又来了啊?我给你说了,春宫图就那么一件。”老板抬头看到常松进来,认出来了。</p><p>吴夺看了看老板手上,居然是一本黑格尔的中译本,不由暗叫一声“我去”,这书能看下去就不容易。</p><p>“老板,我在附近吃牛窝骨来着,吃完了临时起意来逛逛;你这么大声,别人都看我呢!”常松略显尴尬。</p><p>老板笑笑,“行,那你随便看吧!”</p><p>其实此时店里客人不多,也就三四个人。还有一个小姑娘,在拾掇一摞旧书,估计是老板雇的员工。</p><p>吴夺先是大致看了看,这家店不宽,但是长,从门口往里挺深,两侧贴墙都是书架书柜,中间则是台子,台子和书架之间是两条过道。</p><p>东西确实很杂,以旧书为主,也有古本线装书,再就是常松的说的那些;另外,还有个大书架专门放的是小人书。</p><p>吴夺刚进来不多久,一个客人就从大书架上搬了一盒小人书去买单了;是1985年版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盒十五册。</p><p>带原盒,而且保存相当之好。老板报价两千块,比常松买的秘戏图册页都贵,还不打折,这客人居然毫不犹豫地就买走了。</p><p>随后吴夺又发现,这老书店里,民国时期的出版物不少,而且有的东西还不错。</p><p>比如民国宣和印社手钤印谱,是大开本白纸线装原函两册。一般的卖旧书的书店,哪有这路货色?不过老板要价也不含糊,少了两万八不卖。</p><p>还有民国时期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清代袁枚的,全套三十二册线装,一本不缺,这卖好了也是能过万的东西。</p><p>不过但凡贵重的东西,都放在带玻璃的书柜里,挂着锁,只能先隔着玻璃看,想细看得喊老板开锁。</p><p>“这我也有。”见吴夺隔着玻璃看里头的书,常松凑到一旁笑道。</p><p>“你阔以啊!”</p><p>“我的是现代版本。”</p><p>“嗐!”吴夺拍腿,“别这么大喘气。”</p><p>常松干笑两声,“不过,这套书确实值得看,是学习古文的绝佳范本之一。也是看了这书我才知道,原来这随园啊,之前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p><p>“噢?”吴夺还真不知道这茬。</p><p>“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内务府包衣,深得康熙喜爱,江宁织造可是个肥差。康熙六次南巡,都住在曹家。不过曹寅死了之后,曹家势弱了一些,后来还卷入了皇子争储,就出事儿了。雍正五年,曹雪芹的老爹获罪,被抄了家。”</p><p>吴夺点头,“这些我知道。难道曹家园林,后来变成了随园?”</p><p>“对!”常松接着介绍,“曹家被抄家之后,曹家园林就被内务府郎中隋赫德接手了。但是这个隋赫德呢,还没捂凑到一旁笑道。</p><p>“你阔以啊!”</p><p>“我的是现代版本。”</p><p>“嗐!”吴夺拍腿,“别这么大喘气。”</p><p>常松干笑两声,“不过,这套书确实值得看,是学习古文的绝佳范本之一。也是看了这书我才知道,原来这随园啊,之前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p><p>“噢?”吴夺还真不知道这茬。</p><p>“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内务府包衣,深得康熙喜爱,江宁织造可是个肥差。康熙六次南巡,都住在曹家。不过曹寅死了之后,曹家势弱了一些,后来还卷入了皇子争储,就出事儿了。雍正五年,曹雪芹的老爹获罪,被抄了家。”</p><p>吴夺点头,“这些我知道。难道曹家园林,后来变成了随园?”</p><p>“对!”常松接着介绍,“曹家被抄家之后,曹家园林就被内务府郎中隋赫德接手了。但是这个隋赫德呢,还没捂热乎呢,他也因为贪赃枉法被抄家了。到了乾隆十三年,这园子子最终被袁枚买了,将隋园改为随园,自号随园老人。”</p><p>“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早先是曹园,又变成隋园,后来改成随园。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是根据曹园写的大观园。”吴夺接口,“得,先别聊天了,我先看看这里的东西。”</p><p>两人随后便又分头各看各的。</p><p>走到最里头的台边上,吴夺看到了几本九十年代出版的古玩鉴赏的旧书,便翻了翻。</p><p>翻的时候,又发现了底下压着的一本。</p><p>这本书出版时间要早一些,是八十年出版的,8开本,而且挺厚,全铜版纸印刷,拿在手上真不轻快。</p><p>这本书别看压在底下,因为是硬壳封面,所以保存得还真不赖,吴夺翻了十几页,发现每一幅画下面,还有点评和注释,有的还有关于款印的介绍,挺到位。</p><p>“此书可拿。”吴夺看了看定价,发现低得离谱,而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八十年代的书的定价。</p><p>吴夺拿着书到了账台,“老板,这本画册多少钱?”</p><p>老板只是大致看了看,“这是八十年代铜版纸的正版书,给一百块钱吧!”</p><p>吴夺也没讲价,“行,先放您这儿,我再去看看,有别的合适的一起算账。”</p><p>结果,吴夺和常松在这老书店泡了不短的时间,吴夺除了买了这本,还买了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p><p>这书其实是一本鉴赏类专业性著作,是明代学者髙濂写的。髙濂是个学者,也是个养生大家,还是文物鉴定高手。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除了鉴赏文物,还另辟蹊径,将赏玩古董文玩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手段,可谓寓教于乐,深入浅出。</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