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草书千字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封口就是自己还觉得满了!”邱不落接着又补了一句,“超级自信,不,自负。”</p><p>吴夺想了想,“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您的这种封口半瓶醋。”</p><p>邱不落点点头,“就刚才这位,我甚至怀疑八成是他被人做了局了,你他在古玩市场里都嚷嚷找清三代官窑,不定早有人盯上他了。这赏瓶,保不齐他花了不少呢,百八十万都不好。”</p><p>吴夺也点点头。邱不落的,不是没有可能。</p><p>邱不落又看向吴夺,“吴,我发现你年纪轻轻的,挺稳啊,是块干古玩的料。”</p><p>“还得您多指点。”</p><p>“你看看,还挺谦虚。”邱不落笑笑,“在我面前就不要这么谦虚了,且放开点儿。”</p><p>油头粉面男走了之后,两人是在会客区聊的,聊着聊着又有人来送东西了,黄微接待的,直接就把人领到他们这边来了。</p><p>看来饶年纪怎么也得七十以上了,老爷子穿得中规中矩,手里抓着个编织袋,编织袋还是卷起来的,看样子里头是个长条形的物件。</p><p>“老哥哥,今年高寿啊?”邱不落看他有些紧张,便先问了一句舒缓一下。</p><p>“六十五了!”开口带着东北口音。</p><p>邱不落一听,原来比自己还呢,就是显老。</p><p>“老弟,我六十八,比你还大三岁呢,贵姓?”</p><p>“姓张。”</p><p>“来来来,张老弟,先坐。”</p><p>就这么聊了一会儿,张老汉的情绪确实舒缓了很多,随后便主动打开了编织袋。</p><p>张老汉拿出的是一个长方形的书画海这个盒子中规中矩,没什么特色,樟木的,不过看上去有些年份。</p><p>“你们先看吧!”张老汉将书画盒放到了圆桌上。</p><p>邱不落拿起盒子的同时,看似很随意地问道,“张老弟,你这东西,怎么来的啊?”</p><p>“家里传下来的。我老家是吉林的,后来儿子在齐州工作定居了,我就过来一起住了。”张老汉回答。</p><p>邱不落点点头,从盒子里拿出了一个卷轴,这卷轴宽不到一尺,看着应该是横幅。</p><p>轴头是老红木,看装裱也不像新的。</p><p>吴夺就坐在邱不落的身边,配合他拉开了卷轴。</p><p>这卷轴的总长其实有三米多,不过两人也没摆开架势,坐着距离一米左右,一边拉开一截,一边卷起一截,就这么着看完了。</p><p>其实不用等看完,开了开头一部分,邱不落的眼中就露出了失望之色。</p><p>因为这是一幅书法,书法内容是草书千字文,而且和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同款”。</p><p>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的作品,狂草,气势非凡,声名赫赫。</p><p>真迹原本,是写在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的,长达1172米。</p><p>不别的,光是那张纸,就价值不菲。因为做这种纸,需要上百道工序,技艺早已失传而且十几米长的纸,是一整张上面的描金龙纹,那是真用金粉一笔笔描出lt;/p><p>这卷轴的总长其实有三米多,不过两人也没摆开架势,坐着距离一米左右,一边拉开一截,一边卷起一截,就这么着看完了。</p><p>其实不用等看完,开了开头一部分,邱不落的眼中就露出了失望之色。</p><p>因为这是一幅书法,书法内容是草书千字文,而且和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同款”。</p><p>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的作品,狂草,气势非凡,声名赫赫。</p><p>真迹原本,是写在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的,长达1172米。</p><p>不别的,光是那张纸,就价值不菲。因为做这种纸,需要上百道工序,技艺早已失传而且十几米长的纸,是一整张上面的描金龙纹,那是真用金粉一笔笔描出来的。</p><p>赵佶当皇帝不怎么样,甚至都被俘虏了,但是作为顶级书法家,近千年来那是公认的。</p><p>赵佶写过很多千字文,但传世的只有两幅。</p><p>一幅瘦金体千字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而草书千字文,则藏于辽宁省博。</p><p>吴夺和邱不落眼前这幅,倒不是印刷品,也是笔墨之作。</p><p>不过,原作长1172米,这一幅长度只有三米多,显然是“缩版”。</p><p>同时,原作上有很多题跋和收藏钤印,而这一幅只有赵佶本来的款印,就是“宣和壬寅御书”和“下一人”花押,外加钤印“御书之印”。</p><p>这一幅草书千字文,不伦不类。</p><p>是高仿吧,它却是“缩版”,而且纸也是普通的宣纸,同时,也没有做上其他的题跋和钤印。</p><p>是临摹作品吧,它也不落临摹者的款印,更没标注明是临摹作品同时,还仿造了一方“御书之印”盖上了!</p><p>而从纸张、墨迹、装裱、轴头,乃至盛装卷轴的樟木盒子来看,肯定不是新作,但也就是到民国。</p><p>邱不落还是耐着性子从头看到了尾,松手后对张老汉直接道,“老弟啊,这东西连清代都到不了啊,你家里传的,顶多也就是能到爷爷辈吧?”</p><p>邱不落松了手,吴夺便就自己拿着了。</p><p>张老汉点点头,“就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我爷爷以前在长春是裱匠,也收藏字画,还有皇宫里出来的呢!就是破四旧那会儿全给毁了。这一幅因为是樟木盒子,放到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