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找后账那些事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吴夺这句“我就是觉得贵”,让老郑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zhulange</p><p>要是商代的真品玉兽面,怎么会觉得贵?二十万都是个漏儿!</p><p>可要是拿商代素器残件现代改的工,那真是贵大了,不要说二十万,十万也亏死了。</p><p>实际上吴夺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一句不想多事的圆场话。</p><p>当时在摊子上吴夺不说,很正常,因为他压根就不认识老郑,而且老郑看不上他,甚至有点儿鄙薄。</p><p>而现在吴夺不想多事,也很正常。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p><p>吴夺话一出口,也反应过来了,不由接着解释了一句,“我说的贵,不是相对东西而言的,是总价太高。”</p><p>老郑干笑了两声没说话。</p><p>姚知源继续说道,“小吴啊,都是圈里人,你就当给我讲讲吧。”</p><p>“您不是都说了么,工有点儿拖。”吴夺应道。</p><p>“这只是一点,而且严格来说够不上实打实,咱们集思广益嘛!”姚知源说着又看了看老郑,“高古玉这东西,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一点儿都不能松懈啊!”</p><p>老郑此时情绪缓了缓,“小吴先生,这件玉兽面,我真是挺喜欢,这工要说拖,确实有点儿,但其他方面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指指?”</p><p>吴夺一看他都这样了,心不由一软,“郑老师,除了工有点儿拖,你看纹线凹槽,是不是光感的老气程度不太一样?再就是,有的沁色,到了深工的地方,是不是有种变浅了的感觉?”</p><p>吴夺在玉器上的眼力本就不弱,知道了改工的过程之后,再去找毛病,那肯定相对就容易不少。</p><p>此话一出,老郑拿起玉兽面,对着东边的太阳透着看了一会儿,最后不由长叹一声,“服了!”</p><p>也不知道是服了做旧的,还是服了吴夺的眼力。</p><p>“我就说小吴是高手,这么一切磋,我也跟着受益匪浅。”姚知源扶了下老郑的胳膊,“没准待会儿你就能捡个大漏儿!”</p><p>老郑却又叹了一口气。</p><p>姚知源一看他这样子,便又问道,“老郑,这是哪个摊子上的货?”</p><p>老郑便把摊子的位置和摊主夫妇的样貌描述了一番。</p><p>“我知道了。”姚知源点点头,“他们俩啊,男的有眼力,女的会算计。好东西有,假货也不少。曾经也往我店里送过一批玉器,一半真的,一半假的,我把真的挑出来,他们却说要收一起收,我就一件都没收。”</p><p>“唉,这种事儿。”老郑终于摆了摆手,“吃一堑长一智吧。”</p><p>“这东西,顶多也就值个几千块,你要不想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砸浆,也不是不行。”姚知源又道,“请人居中,私下里谈谈,他们未必不愿意。”</p><p>“找后账的话”老郑沉吟起来。</p><p>有的人总觉得古玩行是个挺讲规矩的地方,比如不能找后账。</p><p>实际的情况是,不少找后账!找后账的事儿多了去了!</p><p>笼统来看,找后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买家打眼了、吃药了去找头,“他们俩啊,男的有眼力,女的会算计。好东西有,假货也不少。曾经也往我店里送过一批玉器,一半真的,一半假的,我把真的挑出来,他们却说要收一起收,我就一件都没收。”</p><p>“唉,这种事儿。”老郑终于摆了摆手,“吃一堑长一智吧。”</p><p>“这东西,顶多也就值个几千块,你要不想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砸浆,也不是不行。”姚知源又道,“请人居中,私下里谈谈,他们未必不愿意。”</p><p>“找后账的话”老郑沉吟起来。</p><p>有的人总觉得古玩行是个挺讲规矩的地方,比如不能找后账。</p><p>实际的情况是,不少找后账!找后账的事儿多了去了!</p><p>笼统来看,找后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买家打眼了、吃药了去找卖家的后账另一种则是卖家走宝了,去找捡漏的买家的后账。</p><p>很显然,前者要比后者多得多。</p><p>这倒不是卖家更讲规矩,谁折了钱都急眼,这是因为买家和卖家之间有两点显著的不对称。</p><p>第一,买家捡漏,卖家往往不易发现,因为东西不在他手里了除非接着转手就卖了大价钱在圈子里传开了或者其他巧合情况。</p><p>但是买家买了假货,却有可能很快就发现,因为东西一直在他手里,或许研究明白了发现一时打眼,或许是又找到高手看了。</p><p>第二,如果买家和卖家不是熟人,买家走了就很难找到,特别是过路买家。</p><p>但是卖家,除非是全国跑的“游击队”,要么有店,要么有摊,而且既然是做生意的,经常卖东西,那也好打听。</p><p>所以,买家打眼找后账的要比卖家被捡漏找后账的多得多。</p><p>不仅多,而且还有公认的手段,这就是姚知源说的“砸浆”。</p><p>所谓砸浆,旧时指的古玩行里人从同行手里收货打了眼,可以请公会或者德高望重的头面人物主持调解,退货或者让价。</p><p>一般来说,选择退货还是让价,得让卖方来定。</p><p>同时,如果是买方退货,肯定不会是原价,最多能折去一半!两三成比较常见。</p><p>这是旧时的砸浆,往往只限于同行之间,而且还有所谓的“公会”。</p><p>现在呢,砸浆通指打眼后退货,但道理其实一样。有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