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六十四 他觉得司马懿还是蛮有前途的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进一步了解之后,诸葛亮了解到这件事情出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筑路工程太大了,参与进来的人也太多了。



按照朝廷原来的规划,军队要参与到筑路工地之中,负责治安,协助管理,并且以火头军管理伙食,以此减少贪腐的可能。



但是政策虽好,执行下来却出了一些问题。



朝廷对于修路的进度要求很高,原本规划的一段一段修缮的计划被否定了,新的计划是全面铺开,很多工地一起开工,加快进度。



但是这样一来,军队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西北兵团五万五千人的兵力,有驻防任务、扫荡蛮夷任务和训练任务,完全不能全部投入筑路工程之中,那对军队来说压力太大。



所以虽然名义上朝廷规定每一节筑路工地都必须要有军队负责管理治安,饭也要由火头军负责做。



可是实际操作下来,整个河西四郡几百节的筑路工地上一多半都没有军队参与管理。



这是一开始分段修路计划中的规定,在分段修筑的计划里,军队参与进来的人手是绝对够分配的。



但是计划变更之后,筑路工地数量和民夫数量大大增加,军队的人手的确不够,根本顾不过来。



曹仁也是了解这个情况的,所以只能在重点路段或者高危路段安排人手,其他地方就交给州府还有郡府的官员去安排。



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这个情况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军队管不过来。



州府和郡府的官员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也没有军队可以调动,只能发动手上可以掌握的治安人员参与管理筑路工地。



但是发现这也不够,管理人员还是缺少,所以就只好从其他地方拉人负责管理。



这拉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很多都是官员的亲眷,家人朋友之类的。



这一搞,问题就出来了。



这帮人出身环境复杂,生长环境也很复杂,会做些什么事情也不好说,稍微动动手脚,旁人也很难发现,而且一旦上了规模,必然互相打掩护。



诸葛亮了解到这样的事实之后,意识到这件事情牵扯不小。



筑路工地主要集中在河西四郡,除河西四郡以外的凉州其他地方的道路已经修缮成型,和关中联通。



所以筑路工程就在河西四郡,未来还要延伸到西域之中。



而河西四郡攻克没多久,地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本身出产的物资极低,甚至都不够吃饭,大量筑路物资都要从凉州的其他郡还有雍州调动。



雍州出了大头,凉州出小头。



这是财政部和工部联合牵头讨论之下皇帝郭鹏给雍州刺史陈宫下的圣旨。



要陈宫打开雍州府库,大量支援河西四郡的筑路工程,不得有误。



粮食,筑路原料,运输成本等等,都要雍州承担相当一部分。



陈宫据说提出过异议。



他觉得雍州自己也有很多需要使用的东西,府库并不充裕,而且早前支援河西四郡以外的凉州部分,支援修建蜀道,重建汉中郡和上庸郡,物资积累已经不多了。



他请求从关东征调一些用来填补,但是被郭鹏驳回了。



郭鹏调查过雍州库存,责备陈宫,说仓库里的东西除了必要储存额度之外,都要拿出来用,这些东西放在仓库里也不会自己生出新的东西。



不用,就要死在仓库里,又有何用?



从关东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