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十三 曹休成为了他们的最大公约数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阿塔靡在这样的危局之下,也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



比如试图辩白这件事情,并且把锅甩给新力靡,他污蔑新力靡,为自己开脱,把一切罪责都说成是新力靡做的。



然后还说愿意赔礼道歉,给多少牛羊马和金钱,还愿意永远做魏帝国的藩属,请曹休不要讨伐他之类的。



然后对着自己人散布各种消息。



说什么这是新力靡的阴谋,是新力靡所做的混账事,新力靡杀了魏国人嫁祸给他们,他已经向曹休辩白,曹休会相信他。



他们应该团结起来杀了新力靡,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什么的。



还别说,惊恐万分的情况下,阿塔靡的表态还就真的成为了某些人的救命稻草。



他们愿意相信阿塔靡的表态,并且在阿塔靡的带领下反击新力靡,居然还就真的稳住了战局。



双方再度进入了对峙状态。



但是新力靡的优势已经无法扭转了,就算在对峙状态下,新力靡也会不断地率军主动进攻,而阿塔靡却做不到这一点。



曹休率领山北七国军队一起讨伐阿塔靡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



就在这个情况下,延德四年八月下旬,龟兹国、姑墨国和温宿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抵达了它乾城,在它乾城接受西域都护曹休的检阅。



说实话,看着这些军队,曹休颇有一种时光倒流回到十多年前,看到袁绍和袁术的那些军队的时候。



那个时候所看到的敌军就是眼前这种感觉。



歪瓜裂枣,列队列的歪歪扭扭,军队装备不统一。



前面一些算是精锐部队,越往后越能看到那些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穿着五花八门甚至不着甲胄的衣服的人。



一看就是临时招募来的。



以这些国家的体量,能维持数百人到一千人的常备军队就不容易了。



其他的军队都是打仗的时候临时招募,军队多了就要脱产,一旦脱产,对国家来说养兵就是个巨大的负担。



郭某人在全国范围内搞屯田,拼命压榨农民积累粮食才能养得起脱产职业军队,而这些小国的生产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大量军队的维持。



也就是现在堪堪拿出来讨好一下曹休,以便未来打了胜仗以后请赏。



等战争结束以后,这里头的大部分人肯定是遣散回家继续耕田种地当牛做马的。



所以也不指望他们能有什么战斗力。



像魏军一样集结成严密的军阵在战场上碾碎一切敌人这种事情,还真不能相信他们能办到。



同样的事情一样可以发生在乌孙。



乌孙大昆弥和小昆弥的常备军队也不会有太多,一拉起来几万人那是一拉起来,平时也就那么一两千人常备军,要打仗了才临时集合。



现在他们临时集合了,其他国家也可以临时集合。



曹休对于这些军队尽量与否并不在意,反正他们本身就是乌合之众,拉出来当炮灰的,多多的和乌孙人互相消耗,那就最美了。



曹休的决胜力量是两千魏军骑兵,两千精锐的魏军骑兵,都还没有用上曹仁的支援。



曹仁派人询问曹休是否需要军队支援,曹休摇头拒绝了。



因为曹休觉得在那样的战场上,两千精锐已经足以体现出魏军的强悍了。



魏军骑兵登场的时候,的确亮瞎了不少龟兹等国将领的眼睛。



看到魏军精良的盔甲和又粗又长的长兵器的时候,他们真的很奇怪。



难道魏军可以利用这些可怕的集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