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三十三 有点等不及的感觉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能掌握村乡县三级政权,在这三级政权里占据主流,就是郭某人眼下最大的政治目标。



所以在县级政权里,郭某人也要尽量使用自己能掌握的出身低的官僚去掌握关键权力。



除了县令这种领导层级的官员之外,他要求在整个县级政权的构成之中,大多数都要是自己人,以此孤立士人出身的县令、县长。



一个县也不是只有一个县令或者县长,也不单单是县令县长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小县数万人,大县甚至有几十万人,一个人不可能搞定。



汉帝国的县令为千石官员,县长为六百石官员,大县为县令,小县为县长。



魏帝国保留这样的差异,但是县长也给了一千石的品秩。



魏帝国的县长县令之下还有管文教的县丞、管武装的县尉、管县吏功绩的功曹、司法的法曹、管档案记录的令史、管监狱的狱掾之类的。



他们把持一个县的行政,经济,日常治安,刑侦等等各方面至关重要的权力,协助县令县长行使权力。



这些人都是可以由黎庶出身的经过考核的官员出任的。



所以郭某人就在县一级的政府里任用这些屁股不歪的人担任县吏,占据主导地位。



如此一来,就能使县级政权在未来的标点符号大革命中也不会混乱,不会失序。



哪怕郭某人和士人全面开战,州郡和中央陷入混乱,这些实权辅佐官吏也能基本按照皇帝政令取代士人出身的县令、县长,把持住一个县的行政,稳住县级政府。



村乡县三级不乱,基层就不乱,基层不乱,则高层的混乱就能被快速平定。



而在县令县长和以上的官员人选之中,虽然黎庶出身的官员不能担任,但是寒门豪强的子弟们可以担任。



寒门豪强一直都是郭某人的联盟对象,也是士人的打击和压制对象。



县以下行政机构里,郭某人可以发动训练营子弟和黎庶官员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实际政权。



而县以上的行政机构里,郭某人就必须要利用好寒门子弟来和士人打擂台,争夺话语权了。



郭某人只给黎庶出身的官吏们争取到了县一级别的行政地位,更往上的,目前还不行。



所以州郡和中央级别的博弈,郭某人只能以寒门豪强子弟为主要力量。



太学就是寒门豪强子弟集中的大本营。



他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读书,从这里出仕做官,而走不了举孝廉的方式。



东汉中后期的长期交锋和乱世争锋的时代里,寒门豪强成功冲破了出身的限制,虽然上升艰难,但是并没有规定他们就真的不能上升。



士族还没有进化成门阀,两晋南北朝的门阀还不存在,他们还不能全方位压制寒门豪强。



寒门官员没有黎庶官员的限制,可以在魏帝国的政治体系里向上争取出路,可以担任县令郡守乃至刺史和中央官员。



所以在县级政权以上,他们是郭某人的主要依靠对象。



他们自己也该清楚。



没有郭某人提供给他们的太学出仕之路,他们根本也做不了高官,他们必须要紧紧依靠在皇帝身边,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这一点,在郭鹏登基称帝之前的一系列风波里 东汉中后期的长期交锋和乱世争锋的时代里,寒门豪强成功冲破了出身的限制,虽然上升艰难,但是并没有规定他们就真的不能上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