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 扩充私兵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对付那些拥兵土豪也就越有底气。



其实乌丸营只要恢复一千人的编制就好了,郭鹏主要扩编的是自己的家兵。



燕代之地自古出优秀骑兵,这里的居民长期和胡人杂居,民风彪悍,盛产高素质的兵员和骑士。



招募进军队之后甚至不用花费太多的功夫教他们骑马,就可以开始训练了。



东汉末年,尤其是黄巾之乱以后,随着地方势力的抬头和中央权威的持续衰弱,各地军队的效忠对象都逐渐由中央朝廷转变为地方实力派。



士兵和将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加强了。



如同当初的邓训调职,老部下都愿意跟着他一起走,而不愿留在原地接受新的统帅,很多时候朝廷兵马不足,也会有将领个人募兵作为自己的家兵征讨地方。



朝廷不管过程,只问结果。



募兵制成为主流的东汉中晚期,将领自己招募的军队甚至会被国家当作主力军队来用。



比如朱儁的家兵就数次被用来南征北讨,习以为常,并不奇怪。



家兵的人身依附意义逐渐成为主要因素,成为一家人依靠将领而活而不是依靠国家而活,从经济层面上变成将领的私人财产,而不是国家公器。



庄园里的佃农,各家豪门大户的私兵,将领的家兵,都是这样的存在,他们往往会随着主家的迁移而迁移,拖家带口跟着将领一起走。



将领去哪里,他们就去哪里,在将领的地盘生活,吃饭,除非将领主动遣散他们,他们一般不会选择离去。



在中央做官的那些人其实也是地方上的实力派,也有自己的庄园佃农和家兵,要打仗分分钟拉起一支部队为自己家而战。



所以在黄巾之乱以后,灵帝彻底妥协,放弃了对士人力量的限制和打压,士人重新掌权,自此国家政策层面上就不会产生限制地方力量的这种针对他们自己的存在。



反而还出现了分封州牧这种弱中央强地方的政策。



汉中央的力量就为此一蹶不振,直到数年之后的董卓之乱,最后可以代表中央力量的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团灭,汉中央遂彻底无法掌控局势了。



于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郭鹏对此洞悉的一清二楚。



所以,他逐渐产生了要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的想法。



乱世之中,军队为王,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后勤能力强,谁就能生存。



而且,在战前,他突然出现的那个想法,在夜晚反复出现让他睡不安稳的想法,促使郭鹏产生了打造属于自己的军队的想法。



这些事情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积累,不是吗?



郭鹏尚未在心里下定如此决心,但是并不妨碍他为自己逐渐膨胀的野心和欲望付诸行动。



看到自己的老部下对自己的尊崇和服从,听从自己的命令而不是听从皇帝的命令,数千人跟随自己而不是别人,自己伸手一指就能让他们奋勇争先的为自己杀敌,郭鹏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开始有点享受成为人上之人的感觉了。



很愉快。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