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重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若是有人在场上震着,这类恶性的事件便会少很多,近些年,一直是燕王在主持大局,可燕王只一人,总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只要燕王一走,午宴必乱,似乎成了这些年的规律。

  如今距离午宴还早,燕王也还没来,但是席上已经有了好几个贵公子,不一会,张尚书家的独苗便与王将军家的小儿子吵了起来,朱侍郎家的公子和内阁一位老大人家的宝贝孙子动起了手,一时间,兴庆宫中好不热闹,歌舞也不用上场表演了,在一旁看着他们打闹就好了。

  有人说,南唐继了唐时的荣耀,只是疆土不复从前,金陵李氏皇族身上流的还是太宗的血脉,南唐以复兴唐时荣耀为任,自烈祖开国以来,整个南唐自诩正统,以唐人自居,金陵是唐时的长安,也是,如今的金陵还很繁华,而现如今的长安却成了蛮子的都城。

  一阵唏嘘,有人叫嚣要打回长安,于是,这个人就被抓进了大牢,打了板子,关了几个月,出来之后,再没提打回长安类似的话了。

  好像是心理在作祟,想着长安,却又不敢打回长安,怕了蛮人,却又瞧不起那些蛮人,普通人是,金陵的大人物也是,只是心里想着,却不做出实际行动来,真叫人急得慌。

  也有人说,南唐不是唐时了,只是另一个朝代了,不似唐时繁华,就是新宋口中的一块肥肉,迟早要被吃进新宋的肚子里的,于是,这个人被杀了头,家人也被流放,几辈子都翻不了身,南唐朝廷很忌讳这种说法,从烈祖时便忌讳,至当代,虽家国和平,但仍然忌讳,谁也不敢再说第二遍。

  上一次人心惶惶还是新宋十九年,那一年,大江上都是新宋的大船,足有上万艘,那一年,有很多人逃出了金陵城,怕新宋来攻时,丢了性命,可是到最后,战争并没有发生,上万艘的船只带回了一个跛脚的六皇子,于是,十几年的和平,金陵人似乎忘了新宋势大,开始满不在乎了。

  近些日子,隐隐有消息从西边传来,说新宋入蜀了,后蜀孟知祥撑不了半年,打算举国降了,于是,又有一些危言耸听之人,带着全家逃难似的去更南边的地方了,说是避避战祸。

  可南唐朝廷依旧没有大敌当前的紧张局势,依旧日日笙歌,秦淮河畔灯火通明,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众人便放了心,谣言总是害人的,朝廷都没有任何动作,说明问题并不是太严重,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生活合乐,物价不上涨,官差不欺人,朝廷不打仗,便是最好的。

  …………

  上节说到,作诗是难的,本就是难的,自古以来,胸有点墨的人皆被称为才子,又有谁能出口成章,若是真有这般的妙人,早就被捧上天去了。

  自己作诗难,可背诗就容易多了,众人都在拧眉苦思冥想中,想背一首好诗,邀得喝彩,也邀得小山姑娘青睐,这不,就有一才子背了一首诗,说着“小山姑娘今日妆容似天仙下凡的妙人,普通诗词怕也是入不了眼的,吾辈堪堪才想起一首来,说与众人听一听,大家都当听个乐!”

  那人说完,便站起身来,横跨一步,摊袖望天,吟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自然是极好的,就是不是自己作的,这首出自《诗经·卫风·硕人》,乃是先秦上古的诗篇,也是夸赞美人的,用来描述如今的小山姑娘也是合适不过了。

  光凭吟这一首背来的诗,自然是得不到在场众位才子的喝彩的,可对于围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只听个热闹,他们大字不识一个,瞧着有位书生模样的,吟了一首极其拗口的诗作来,以为是佳作,皆为其鼓掌喝彩,称赞其有学问。

  那人得了喝彩,前前后后招了招手,露了露脸,又说着“这先秦的诗篇,极好,用来形容小山姑娘再好不过,这便吟了出来,博个彩头,并流放,几辈子都翻不了身,南唐朝廷很忌讳这种说法,从烈祖时便忌讳,至当代,虽家国和平,但仍然忌讳,谁也不敢再说第二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