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悬梁刺股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到家时,胡子老长,满脸浑身的土。

  衣服破破烂烂,走路一瘸一拐,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要饭花子。

  如此“凯旋”当然不会受欢迎。

  妻子和嫂子正坐在机上织布,连饭都不给做,父母也不问寒嘘暖,并不关心……

  一句话,没人搭理!

  苏秦一声长叹,留下屈辱的泪水……

  但他却不肯向失败低头。

  冷静下来后,他从失败中找出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认识到政治家的语言不能只有华丽的外表,其内容更需具有实用价值。

  于是他从头开始,重温《太公阴符》等经典理论。

  对照现实,认真研读。

  到深夜困极了,就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疼醒。

  后来干脆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与房梁栓联起来,一瞌睡就会被拽醒。

  从而留下“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

  以形容学习的勤奋精神。

  勤奋学习的结果,不只是使他背熟了那些深奥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他的视角。

  运用前人的理论方法全面深入地观察、认识现实,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他研究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其变化趋向,分析了各国君主的心态直至性格爱好,以便有的放矢。

  做好充分准备后,他重新制订了一套政策,然后以手抚额,自我感觉良好的点点头:

  “这回应该能卖出去了!”

  这回他要以秦国为敌。

  由于秦的强大又侵略成性,已给各国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目前的形势是,任何一国单独的力量都不足与秦相对抗。

  所以他要把六国的力量联合成一个联盟,形成遏秦的绝对优势。

  起到遏制秦“东扩”的作用,以维护各国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著名的“合纵”政策。

  由南至北的走向被称为“纵”,东西走向为“横”。

  六国在秦以东,大致成南、北相列。

  所以他们的联合被称为“合纵”。

  “合纵”对于遏制秦人东扩,减轻各国所受威胁,的确具有重大作用。

  但苏秦在推销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要实现“大联合”,六国中应存一个“带头人”充任“召集人”。

  齐、楚以外,此时赵的实力较强。

  对韩、魏、燕都有号召力。

  又处于各国趋近中心的位置,所以苏秦把游说的第一个目标选为“赵”。

  苏秦准备投奔的赵肃侯,是灭了智伯、豫让的第五代。

  赵肃侯算是较贤明的国君,有一次他要到大陵去游猎,走到鹿门,被门吏大戊午扣马而谏:

  “春种秋收,天道循环。

  当今正春种时节,耽误一天会损百日之食,您的游猎将会影响很多农民的耕作,则所损岂止千万?

  请原谅臣不许您出城!

  给千百人留口饭吃。”

  肃侯认为他说的有理,下车而谢之。

  但苏秦来得不巧,赵国此时是肃侯的弟弟安平君赵成为相,此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自大——

  不能相信有人会高过自己;

  又自卑,惟恐有人要取代自己。

  所以他的排外情绪特别激烈,派专人看守邯郸城门,游说政客,一律不许入内!

  请门卫几次通报都没回音,苏秦这次出来没带多少路费,等不起。

  既然进不了邯郸,决定转赴燕国。

  虽然燕赵相邻,但千余里用脚量,也得半月二十天的。

  为免再现赴秦的尴尬,他精打细算的花用每一文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