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突袭王龁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派副将负董打着帅旗以三万人迎战王龁,吸引他的注意力。

  自己只带两万精锐人衔枚、马上嚼,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突袭王龁;

  王龁也是屡胜之后有点儿心狂轻敌。

  秦军见赵军主力被围,大局已定,便都注意倾听王龁喊话,只等逼出廉颇准备受降。

  没成想廉颇却从背后杀过来。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以少胜多常用的策略,但具体运用却须视当时环境自行设计。

  论说王龁也是深受秦王重用的名将,就能这么轻易地中廉颇骄兵之计一败涂地?

  其实秦军虽然勇悍,却也不是永胜不败的铁军。

  之所以屡战屡胜,只是因为那些对手闻秦军之名而丧胆。

  没战之前先失斗志,怀着自己必败的心情去与强军对敌。

  稍有不利,无论官、兵都是望风而逃,惟巩被人家割去脑袋,又怎能不屡战屡败?

  打胜仗是好事,但总打胜仗就使秦国上下普遍养成狂傲轻敌的心理,以为自己真是“天下无敌”。

  一旦碰上敢于同他拼命的硬手,再不谨慎,就难免要吃亏。

  冯亭虽被派到光狼城去看守粮草,却时刻派人出去探察战况。

  得知王龁倾城而出,长治城内守备空虚,他对长治非常熟悉,便派人偷袭,收复长治,断了王龁归路。

  此时王龁前对坚城,后有追兵,一声长叹,只得绕过长治投奔白起主力。

  夺回长治,廉颇本应按原计划负城固守。

  但他一心想让国人知道自己并非“老而怯”,又欺王龁已溃不成军,也犯了轻敌之忌。

  率两万铁骑继续追杀,秦军一路丢弃辎重无数,赵军目不及顾,定要全歼王龁。

  王龁之所以如此狼狈,主要是一败之后没有重新约束部队、组织战斗的时间。

  如果容他缓过手来认真对敌,廉颇要想胜他就不容易;

  廉颇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拼命穷追,不给他留下喘息的机会。

  如果王龁是孤军,乘胜追击这步棋当然正确。

  但王龁还有白起的主力部队在后接应,廉颇自己就要面临极大危险了。

  白起出身于农民,家族并不显赫,因屡立战功,从士兵逐步升为将军。

  曾率二十万秦军连下楚国七十余城,迫使楚王迁都寿春而号称常胜将军,以功封武安君。

  为人刚毅坚韧、残酷无情,作战中不但勇猛强悍身先士卒。

  而且诡计百出,决策往往出人意料之外,亲手杀的人数已很难统计。

  他统帅的部队在作战中消灭的敌人总数超过百万。

  战国时期人口稀少,这已是个天文数字,所以各国军将都畏惧这位“死亡将军”;

  由于他是穰侯的心腹,在清洗“四贵”时也被暗夺了兵权,但还是给他保留了官职地位。

  他这个人名利心很重,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拼命挣来的,并非出于穰侯的恩赐。

  所以不肯给魏冉殉葬,也因此为秦王所容。

  对于他来说,无论谁掌权,只要让他打仗就能立功,就能保住富贵继续往上爬。

  按照秦国的制度,这是谁也不能阻挡的。

  而且在秦国打仗的机会缕缕不绝,不仰仗任何人,只靠自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