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临安风云 下)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上章说到众将进宫受赏,宋高宗赵构希望迁都临安。

  浩成接到赵构的难题,浩成左思右想了会儿,便回道:“陛下,末将认为陛下迁都临安也未尝不可,虽然自古偏安江南者皆不长久,但是问题是现在江北俱被金国占领,如果北方尚在,陛下迁都江南那确实不妥,但如今纵观江南,也只有临安尚可,但臣建议陛下可把临安作为行在,待他日北方平定再回汴梁不迟。”浩成此话一说,可谓两边都不得罪,即支持陛下暂时留在临安,但却只是行在,行在和首都不同,行在只是临时居所,有点类似后世上海和北京,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中心。其次对于岳飞的主战派而言,也给了一颗定心丸,至少赵构只是暂时因为战事暂住在临安,汴梁还是宋朝的首都。

  浩成此话一说,宋朝的文臣纷纷像炸开了锅的蚂蚁一样。尤其是李纲,李纲乃是三朝老臣,为人正直。但士大夫读书读多了,就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就是简称一根筋。李纲说道:“陛下,臣认为袁将军的话不可取,既然汴梁还是我大宋的都城,那就不应该待在临安,应该立刻收复失地,收复旧都。!”赵构一脸不悦看着李纲,一旁的浩成又开始他精彩的表演,浩成这点上确实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上无人能比,毕竟现代人做事相对灵活,而且浩成熟读历史,明白一个道理,如果领导,就是皇上要你死,你就是对的也没用,除非你能像唐朝的安禄山,三国时期的诸侯割据一样,有足够对抗甚至威胁到上级的能力。

  浩成说道:“李太师,可否听我几句。”李纲这点好,他是个信真理的人,你要是推翻他的观点,必须要有十足的理由。只听浩成一一道来:“李太师说让陛下回汴梁,我请问怎么回,难道要让陛下回到被金人控制的汴梁城,治理天下?第二,李太师说偏居江南者皆不长久,对,没错,但是我之前说了,如果现在江北故土在我们手里,陛下迁都临安,那确实不妥,你说北伐,那说到底是谁北伐,是我们这些当兵的,不是你们这些士大夫在朝堂上指点江山国策,第三李太师可听过刘裕北伐,想那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刘裕为了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他上书皇帝,要求北伐,获得朝廷批准后,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后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宋版图,“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讲白了,只要圣上北伐之心不变,在哪儿不能北伐,你们无非是担心圣上在临安时日一久,没了北伐进取之心!。”

  此言一出,李纲等重大臣一片寂静。确实浩成的话虽然直接,得罪人。但的确是句句像刀子一样说到人心里。岳飞等武将也是都不发声,确实大家担心的真的只是赵构失去收复北方的雄心。反而是赵构心里可谓龙眼大悦,浩成帮自己解了舆论之围,而且引经据典,用刘裕北伐的例子,确实精妙。作为皇上,是需要有人来帮自己挡住这些文臣武将,明代政治的三权分立,就是如此,文臣牵制武将集团,再用宦官集团牵制两方,如此三方互相牵制,方能保卫皇权。

  不一会儿,赵构便在朝堂上拟好了圣旨,身边太监宣旨道:“今金贼已退,朝廷理应休养生息,待国力充足后,择日相机北伐,将临安作为行在,岳飞本为武昌开国公少保统属文武兵部尚书都督大元帅,今封为岳飞为鄂国公,加封武穆王,高宠,郑怀,张奎本是开国元勋之后,今三人立志报国,且又多立战功,今世袭王位,封高宠为开平王,郑怀为汝南王,张奎为东正王,其余诸将在此次战役中皆杀敌有功,皆官升一阶。至于袁浩成,牛头山一战威震天下,之后跟随岳元帅立下多次战功,为人忠心,赐封扫北王,另赐黄金锏,上可打无道昏君下可打乱臣贼子,并继续兼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统领禁军。”

  众人领旨谢恩后,赵构便退朝,众人各归各职。这里普及一下,所谓殿前司都指挥使是宋代禁军最高管职,宋朝禁军是宋代的中央军。宋朝开国至今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最有战斗力的就是禁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