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源观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距佳都市西北面约八百公里外,有一座道观名为清源观。清源观所在的镇叫清源镇,可见,这座道观在当地的影响力。

  清源镇依山傍水,清源观坐落在清源镇西北六石山的半山腰。

  道观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己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80多亩。从清源镇过去,首先来到的是道观山门前的一坪开阔地,每逢重大节日,道观将它用作祭祀祈福、建斋打醮的道场,平时仅是往来香客们的停车场。

  上清源观只有一条道,欲上道观先得过山门。清源观山门前有十来级的石阶,阶前各置一只大石狮,寻阶而上就是山门,山门仅是一幢红墙灰瓦、翘檐拱壁的门楼,门的两则镶嵌青石,上刻有一副颜体对联:“正本清源修恩泽长流,负怀六石筑仁德远播”。过山门又见石阶,寻阶再现一方平台,迎面为灵官殿,殿后两侧各有回廊,中间是一处天井,天井呈方形,中间是鹅卵石砌成的通道,又用玄色石板镶边,其青龙方是一座假山和一株歪脖子的山桃树;白虎方为一汪浅池,池中央是一石彻的大盆景,上种一株老针松。

  过天井上台阶,即为三官殿,殿内供奉天、地、水三座帝神。至此,房舍始有纵深拓展之势。穿过三官殿,又是青石阶,十几级后再到一大殿,名为灵霄殿。殿的两侧各有配殿和廊庑,东西两侧都有厢房。

  过了灵霄殿方为三清殿,两殿间距甚大。时逢节日,此处是香客逗留最久也是最为闹腾之地。三清殿中供奉着道观中的三位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殿后是三皇殿,因为年久失修,这间大殿常年殿门紧闭,除三皇寿诞焚香祭祀外,平日里,本观道士均一律不准擅自入内。

  在三清殿和三皇殿之间的东侧有一扇小宅门,因为往来此地的人较为稀少,地僻湿滑无人问津。过此门有一台阶可绕到三皇殿的殿后,那儿为道观的后院,这一区域更是人迹罕至与世隔绝。

  近年来,清源观香火鼎盛,且为方圆百里最大的道观,观内的道士人数相应比周边道观多些,能承办的法事规模也大些。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许多慕名而来的专家团队和旅游团体陆续到此地观光游览,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发展。为弘扬本地的宗教文化,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人群,地方政府对清源观实施了保护性开发,以促进环境、人文与道教文化的和谐共荣。

  话说二十几年前,清源观中的主持,姓林,FJ泉州人氏,年近花甲,束发清簪,气度非凡。来往道观的居士称其为“林真人”。

  这一天的凌晨,道观像往常一样,道徒扛把扫帚走下山门,发现石狮座下搁着一竹篮子,篮子里面搁着一名熟睡的婴儿,婴儿的身上裹着一条碎花布的小棉袄。

  道徒随即扔下扫帚撒腿就往观里跑,边跑边喊:“师父,门口又有一个弃婴……”

  林真人闻讯走出云房,沉脸责问:“发生什么事了,这般大惊小怪?”

  得知事情原委后,林真人一摆手中的拂尘吩咐道:“打电话给民政局,让他们派人过来领走。”

  道观的道士们都谙熟此事,每年起码会碰到个三四回,一般都是婴儿身体有缺撼,抑或生身父母有难言之隐,便悄然将婴儿弃于道观的山门前,所以大家并未把它当回事。

  正当林真人欲返身回屋之际,他身形略为一怔,若有所思地捋了捋胡须,忙转顾身来对道徒说道:“等等,带我过去看看。”

  说罢,林真人紧随那名道徒来到山门外。

  但见石狮座底下有一只八成新的竹篮,篮子内正躺着一张胖嘟嘟小脸蛋的婴儿。此时婴儿已醒来,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林真人。

  待林真人躬身细看,婴儿对他绽然一笑,煞是可爱。

  婴儿的的身上盖着一条花布小棉袄,在棉袄底部露出半截的纸条。林真人随手拿起纸条一看,原是婴儿的生辰八字,再揭开棉袄一看是一名男婴。

  林真人掐指一算,便轻轻地点了点头。

  “任辰子,”林真人回头唤道,“你去镇上看看,附近可有刚分娩的妇人,给他找口奶喝吧。”

  道徒应允一声,提起装有弃婴的竹篮快步离去。

  事属凑巧,距道观一里多地有一户人家,前不久家中妇人刚有过分娩,但孩子没能保住,可妇人的奶水却是很充裕。

  这妇人姓冯,本地人,没有工作,典型的家庭妇女。她的老公姓殷,叫殷圣宽,临M县人,距清源镇约五十公里,退伍后一直在临M捋胡须,忙转顾身来对道徒说道:“等等,带我过去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