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民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陈国范围内的粮价便宜是真实不虚的。

  沧州等地大批的百姓无奈南逃,赵亮也是有力量收容的。

  数以万计的壮劳力被送到了黄河大堤上,力保今年黄河堤坝的稳固。

  而在此时沧州地界还依旧保存着的那些村落里,却一个个都起了土墙栅栏,丁壮们也全拿起了土枪猎弓。

  沧州是武术之乡,民风本就彪悍。

  赵亮又大力鼓励当地百姓结寨自保,甚至还把缴获的清军刀枪鸟枪分发给百姓,虽然很多人还是仓惶逃出家乡,甘做流民上了大堤去,但到底是有人选择拿起刀枪的。

  这一个个结寨自保的村落,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个绊住清军马蹄的堡垒。它们组成了一张看似漏洞百出,却又坚实坚韧的大网,把清军的马蹄基本上留在了沧州。

  要不然,整个黄河以南就尽数要被清军的马蹄给蹂躏了。

  大运河旁边,几个废弃的村落中一个四面围墙的寨子尤其的醒目。

  在这个面积不大却聚集了一千多百姓的村寨中,正有人用着昂扬腔调诵读着文章,却不是四书五经,而是逸闻时事。

  “乾隆五十年,沧州田亩价,上等水田也不过七八两,而今,已涨至银元二十块!”

  “德州佃民作乱,袭杀地主李氏,致十七死二十伤……”

  “临清粮价再降。小麦一石一元五角,创二十年粮价新低。”

  “河北总管府发布告令……”

  一个剪掉了辫子的读书人大声的读着消息,周身围拢了数百男女,还有不少孩童在人群中穿梭嬉戏。

  这已经是沧州村寨十分常见的一幕了。

  村寨的村长大声的对底下的人叫说着:“一个个都听仔细了,讲完了,俺再让范夫子给你们好好说说德州的李地主是怎么回事。”

  “咱们手里的地权都是大家伙豁出命换来的东西,可不要把真金当烂铜给卖了。”

  除了《今日新闻》之外,如今的赵家‘天下’,各区域内还有大大小小的时报。

  眼下这村长宣讲的就是其一。

  而这些消息中最被村长看重的就是德州事件。

  佃民作乱,袭杀地主李氏。

  这当然是于国法不容的事,但于法不容,于情却就另说了。

  一句话,于情可悯,于法难容。

  那件事说白了就是当地的大户李氏,利用自己消息上的便利性,在金种子的消息传入德州前,先是谎言诓骗百姓,趁着当时清军马队余痕未消的机会,低价从百姓手中收购了大批的田亩。

  还是打白条的方式从百姓手里拿到的。

  而等到金种子的消息传到德州后,当地的田亩是应声而涨。

  虽然大家伙都知道粮价在降低,可这一点也不耽搁地价在上扬。

  李家轻轻松松的就赚取了大把的利润。

  消息传开后,那些卖地的百姓纷纷依例去找价(补加价款),那李家人要是真愿意给钱了也就罢了。但李家拿下的田亩太多,一旦补钱就不是个小数目,李家人就只说已经官府过契,已是绝卖(清代土地买卖之一种,与活卖相别。田地卖出后不许找赎。契约中常用“永不加找”、“永不回赎”等。)拒绝补钱!

  然后这不就闹起来了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