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乾隆的忧虑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已经下令将所有的大黄和能收集到的茶砖全送去恰克图,然后从河东商贾手中拿到了二百万两银子,一半给了福康安,另一半也送到了恰克图。

  其目的自然就是向老毛子购买枪械军火。

  买永远比造更简单,更快,更省时。

  而现在的大青果最需要的就是省时快捷,所以乾隆即便看不上俄罗斯——几次断绝对俄贸易,认为凭借大黄就能制肘俄罗斯,虽然有点小片面,但也能说明问题了——现在也必须把希望寄托于俄罗斯身上了。

  内务府造办处内当然有大批的能工巧匠,什么燧发枪、线膛枪,轻轻松松的便可以搞出来。

  但内务府的那点能工巧匠的产量对比整个清军来就太少太少了、

  他们能够轻松满足皇帝的需求,包括皇子亲王等等,但那些人加在一块又才有几个呢?

  满清在关中、河东、直隶、东三省等地还有着强大的人力、物质储备,但就他们的行政力,想将那些东西迅速的转化为一杆杆一门门合格的火枪火炮,火枪还是燧发的,这就太难为人了。

  别的不说,光是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合格燧石,满清就很够呛。

  即便这东西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可是想要找到一个高品质的燧石矿却相当不容易。

  然后燧石的开采和打磨成适合形状就又是个麻烦事了,因为这个数量还是数以万计十万计的。

  一块高品位燧石,打个十几枪就得重新切削修型,多修几回切削多了就得换新的,跟削铅笔头似的。

  燧发枪能否普及还要看老天赏不赏个优质燧石矿,否则就得从别处想办法——欧洲十七十八世纪时候,有些国家为了满足燧发枪需求,都是要从国外专门高价进口燧石的。

  而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就满清现在的效率,他们要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啊?

  再说了,燧发枪的板簧要求也很严格,需要用中高碳钢做调质处理,才能保障板簧多次重复击发还能保持足够弹力。

  那管理制度上稍有放松,品质就会有大幅度滑坡。而板簧出了问题,直接关系到的就是燧发枪在战场上的表现!

  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言,满清大“造”枪炮还真不见得如“买”枪炮!

  ……

  开封。

  宽阔的操场上,上千新兵分成百人一股,正在进行着分列操练。

  他们在各自教员和军官的带领下,训练军姿、队列、射击、拼刺刀、投弹、挖沟、筑垒……

  整个操场上,被脚步声、喊杀声、口令声,乃至是喝骂声充斥的满满的。

  尘土带着滴滴汗水在阳光下一阵阵地飞扬而起,浓烈的汗水味道随风消散。

  当夏收结束后,又一批新兵进入了陈军的军营,因为他们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奔着种子而来的,所以就有了个外号——金种子。

  对比满清的八旗新军,陈军的新兵进展可快速的太多太多了。

  赵亮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相信眼前的这些新兵,一个个真就是‘金种子’。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