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八旗新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正是因为此乾隆至今还丝毫不担心自己能混的比唐明皇更差——丢了大青果江山。

  ……

  西直门外一处大杂院,里面住着的都是贫穷人家,因为穷,一个大院里挤了好几户,平日里小摩擦自然不断。

  老张头拉着黑乎乎的煤车回到了大杂院,然后扛起了一个旧煤火炉子就要进屋。

  老张头虽然是汉军旗人,但一家人的丁口多,日子过的不要太苦。

  当初他儿子就曾想过做活死人,反正他家兄弟五个呢,哪怕折上两三个,也不当紧。只是老张头没让去。

  但日子过不下去也没法啊。

  说穷则变,变则通。

  老张头索性就带着儿子们去煤场做事了。

  几个正当年的儿子打煤球,他和小儿子拉煤球沿街叫卖,虽然挣得是辛苦钱,但总算叫一家人完完整整的过了下来。

  这些年里张家五个兄弟全娶上了媳妇,老张头觉得自己就是立马闭眼,那也值得了。

  “哎哟,张哥啊,你这是又扛回了什么东西呀?”

  老张头刚进院子就被对门正准备洗菜的李寡妇撞见,李寡妇倒也不是坏人,可是有一点不好,大嘴巴。

  附近几条胡同里都出了名的。

  她是看到了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都会嚷嚷开,肯定没多久就能传遍附近好几个胡同。不过她儿子在衙门当差做事,几个胡同又都是穷人聚集地,也就没人去找她晦气。

  当然了,李寡妇大嘴巴归大嘴巴,人还是不错的。儿媳妇也是个好心人,与人为善,某种程度上综合了李寡妇不少坏名声。

  老张头把煤炉子杠到自家门口,放地上后才得空回她的话,“她李婶,做饭呢?这不捡到便宜了么,二十个铜子就被我扛回来了。家里丁口多,多个煤炉子方便。”

  大宅院里现在家家户户都烧起了煤炉子,那都是老张头带起来的风潮。

  当初大家伙都是亲眼见证了煤炉子的方便,整天整夜不断火,大冬天的晚上也能有口热水喝。而且算上一笔账,这比之前烧煤饼要便宜多了。

  事实上这种事儿在整个京城都很普遍。

  那些富贵人家见煤炉子只想到了方便,穷人家看到的更多是省钱。

  如果煤球自己打,那本钱就更是便宜。

  这才是煤炉子和蜂窝煤在京城等各大城市都迅速流传开的最大原因,天底下还是穷人多。

  “对了。那事儿你家商量的怎么样?朝廷这会可是出了大手笔了,您家那么多壮劳力,只要有俩能选上的,全家人都能享福了。”

  打煤球和买煤球都是辛苦活,不管冬夏,都辛苦的很。

  可要是张家的儿子能被朝廷的新军选中,那张家可就发迹了。

  而且李寡妇觉得这事儿上张家五个哥儿还真不弱于人,因为他们这些年里可一直辛苦着呢。

  全都练出了一个好身板!

  “不去!”老张头心里头早就打定了主意,但他可不敢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来,更不敢对李寡妇这个大嘴巴说真心话。

  “四九城余丁太多,哪挨的上我们家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