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反噬?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现在赵家的校报正式的成为了面相大众的报纸,这也很顺理成章。

  区别只是《今日新闻》乃是大陈现如今唯一的一份报纸。

  而当初校报流行的时候,陈州府几家书院都有心倒弄起自己的院报呢。

  报纸现在大概有现代报纸的幅面,由于可填充的内容暂时不够,所以报纸只有八版。

  而且内外混杂,有本地的诗词文章,还有海外奇谈历史。大体模式上也依旧是之前校报风格,唯一的区分就是多了一个版块专门用来连载满清的那些丑事。

  从一场场大屠杀开始,到八旗入关时候的跑马圈地和占房。

  这些事儿并没有放在头版头条,但每天不断的连续刊登,总会起到一定效果的。

  然后还有一些针对政策、政治结构的解释。

  历朝历代可从来不搞针对民间黔首们的政策宣传,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政权是不需要向百姓们做任何解释的。

  赵亮反其道而行之,搞得是政策公开的策略。

  只凭这一点就抓住了不少人的眼球。

  不说那些底层百姓,那就是有钱人家也很迫切需要了解赵家的政治政策啊。

  他们即便不去参与,先知道个情况也是好的。

  稍后赵亮搞的就是一份很正规的财政预算了。

  每个部门有多少人,一年到头需要花费多少开销,这都是有个基础数字的。

  每个地方有多少田亩林地,里头又分多少水田旱田上田下田,这也是很一目了然的,那么一年下来要收多少钱粮就也是有一个基础数字了。

  做财政预算的难度从来都不大,区别只是有没有人去搞它。

  而这也是审计署、统计局的工作了。

  蒋希宗、赵辉等人都很支持做这个财政预算,虽然不能绝对准确,但有了数据后他们就能大致知晓一年时间里自己能收多少钱粮又要支出去多少钱粮,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太重要了。

  而且还能从某种方面遏制贪腐事宜。

  因为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而这个财政预算的开启,也正式拉起了赵亮对自身掌控范围内的大清查。

  首先就是清丈田亩。

  满清留下的鱼鳞册只能做一个参考,可不能全都依照之的。

  赵家现在就是告诉所有的人——我要查地了。所以拿着你们的田契上官府里更换契约的时候,可都要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只有田契上的那些田。

  赵亮的要求是不用去放最狠的话,而只要去做最狠的事儿。

  比如你张家说自己只有一千亩地。

  那好,你家的地都在哪边?都是那几块?我给你量出来一千亩地。

  而量完了之后,其他的地可就不是你家的了。

  因为你家只有这一千亩地么,这还是你自己说的。

  这事儿就是一个坑,看谁不老实,看谁家猫腻大,那谁就最吃亏。

  而至于他们的反噬,赵亮不在乎。

  历朝历代清丈田亩都是一个很麻烦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会牵扯到各方面大大小小的利益,受到一层层无穷尽的阻碍。

  可赵亮现在是在扯旗造反,是在做着完全粉碎前朝权利存在的事情,这就在最高层次扒下了地主乡绅们的防护衣。

  没有了官面上的照应,那些地主乡绅可就好对付多了。

  尤其是下去测地的人还不是当地的官吏,而直接是各地驻军。

  这个时候来给赵家当兵的人可没几个地主出身的孩子,大家都仇富呢。

  赵亮觉得这次清丈田亩之后,自己手里肯定能多出不少的土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