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青果屁股下的药粉桶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即使是个身体健康的人,在拥挤颠簸的海船上熬过这段海路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更不要说是是一群从来没坐过船,没有出过海,甚至是长期陷入营养不良中的棚户棚民了。

  如果不把他们好好的养一养,提供一定的营养成分,那这里头的人必然会有一些是看不到旅途的终点的。

  同时呢,在给这些人调养身体的同时,赵家人还会给他们介绍迁移地的一些情况,教给他们必要的生活卫生条例和一些防患手段。

  不管男女,都要学会打枪放炮。

  在库页岛,那里的每一个移民都是珍贵的,都是不能浪费的。

  还好从大巴山和郧阳‘买’出来的棚户,里头的家庭妇女,无论年纪大小就没一个裹小脚的。

  裹着小脚的女人在那俩个地方可生存不下去。

  彭功昌父子对这件事十分的重视,因为二者都清楚,这些人被养熟了之后,那才是赵家真正起兵造反夺天下的根本。

  这些年随着赵亮明面上混的越来越开,赵家的根基越来越雄厚,影响势力越发广大,他们俩就也越发相信这推翻满清的一幕真的会变成现实。

  因为这太不可思议太让人无法想象了。

  所以赵家一旦爆发的时候,就会最大限度的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满清也会最猝不及防。

  同样的,随着父子俩人在大巴山和郧阳两地混的越发得意,他们也越发深刻的意识到赵亮为什么称呼这两地为两处大药粉桶,为什么那般笃定这两地一样会爆出乱子。

  实在是因为当地的官府大户对棚民棚户压榨欺凌太甚了。

  首先是地方官,“赋外加赋”,残酷榨取,民怨沸腾。

  再则就是当地的地主、土豪,这些人有权有势,又看准了官府不耐烦棚民,可不就勾结地方上的官吏、差役狼狈为奸,使劲的薅羊毛,鱼肉百姓?

  以一县来说,国家钱粮不逾千两,而民间有上万之累。

  别的不说,这在郧阳却已经很普遍了。

  而地方的胥吏差役又多是有根脚之辈,与士绅大户本就熟悉,两者相互勾搭,无风还要生浪,遇有棚民有事,敲骨吸髓只是等闲。今日檄令查某寨,明日差令查某事,山中棚民受其凌虐,无可告诉,无为申理。

  官老爷眼中没有他们的存在,这先天上的政治缺陷在地主豪绅胥吏们眼中就代表着大把利益,他们如何肯放手?

  经常借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陷害流民。

  差役手奉一票,视为奇货可居,一讼所用动至屡百,一票尤必破数家。

  还有一些坏到家的豪绅胥吏,他们往往趁山中棚民因路途遥远,山路险峻不愿自己到县城上缴“钱粮”的机会,自称“截粮官”,欺骗山区农民。

  那都不知道有多少棚民在残酷压榨下,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就只能转到山内的木厂、铁厂、盐厂、金厂、纸厂、炭厂、耳厂、林场等处做工。

  这些厂子的规模大小不等,小厂只有几十人,大厂多达数千人地一样会爆出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