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好汉梁行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皇汉’这俩字已经传开了。

  满清官府是很难长期保守秘密的,尤其是在全力缉拿追查‘反贼’的时候,你不可能不叫人知道那两个扎透了无数人心的‘字’。

  于是,不知道多少漕帮弟子开始对梁行舟破口大骂,就是梁行舟这类的人才害得他们这段时间过的这么凄惨的;同样也不知道有多少江湖同道对梁行舟竖起了大拇指。

  这位,那还是清水教除外,第一个崭露头角的‘江湖好汉’呢!

  值得佩服!

  谁叫‘皇汉’这俩字太牛逼了呢!

  一听入耳,第一个反应就是太高大上了。

  被冤枉的梁行舟依旧跟耗子一样躲在济南城内的阴沟里,济南大街小巷的搞得太严实了,这么多天了他也没寻到出城的机会。

  而赵亮这是也觉得束手无策。他连武库都给搬空了,国泰他们却还始终盯着梁行舟不放,他还能怎么办?

  去杀了国泰么?

  舍不得呢。

  这可是仅次于和珅级别的巨贪,是能败坏一省吏治的牛人。

  舍不得,也杀不得的。

  这样一来,只是赵亮就感觉着十分的被动。仅仅空壳一个的皇汉,面对这种需要真正的实力来运作的事情时,完全束手无策啊。

  “还是需要硬实力啊!”

  虽然理智告诉赵亮完全不需要着急,给他个十年八年时间,凭着他手中的财力,完全可以一点点的把‘组织’力量发展壮大。

  到那时候,兴风作浪,翻云覆雨,就都是等闲。

  可此时此刻赵亮的内心里还是有了一丝急迫感!

  这次回去似乎可以把学校建起来了。本来他是准备在和珅最大之后才着手建学校的,但现在要提前两年来搞也不是不行,只要学校低调一点,搞得规模小一点,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先推出一个幌子,梁姥爷的私塾。

  梁姥爷的私塾这两年里虽然扩大了又扩大,老师从一个变三个,学生从开始的二十来人变成了现在的五十多人,但看在赵亮的眼里,那还是上不得台面。

  这回他赵家大公子,有幸大难不死,那当散财以积福。

  老人言:慎言可免灾,散财能积福。苏秦因会说而死,石崇因财多而亡。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这道理是十分简单易经懂的,只是能做到的很少。

  但现在他赵大爷就来做了,那也不显得很突兀。

  造福乡梓么。

  首先要扩大梁姥爷的私塾。从五六十人扩大到一百人以上,班级要从三个变五个,并且规定每班的前十名免交学费,也就是束脩。

  前五名还会发放奖学金。虽然不多,只一人五小吊(五百文)。可月试是每月一次,一个月就是五百钱,这对一般人家言已经很多了。第一名更是奖金翻倍,且连日用的笔墨纸砚都给你包了。

  这条件一经打出去,谁敢说老赵家不是在助学育人?

  有这样的名头笼罩,赵亮的学校只要不太离经叛道,人数也不是太多,就足可以进行下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