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橘生淮南为枳,且需要改良其种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邢志国笑得比哭还难看,尴尬的不得了。

  旅长呵呵的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又不是吃人的魔王,至于这么害怕吗?再说了,腿瘸是事实,还能怕人说。”

  邢志国点了点头,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真心实意的笑了。

  旅长还是很和蔼的。

  边小卫也是这样认为。

  旅长注意到了一旁没有说话的袁晨铭,剑眉星目,长得挺英俊。他想起了之前参谋长跟他说的那个制造手榴弹的秀才。

  “你就是跟宣传队来的那个大秀才,造出手榴弹那个?”

  “是我造的手榴弹,但大秀才实在不敢当,旅长您可比我有文化多了。”袁晨铭这话说的是真心实意。

  旅长在黄埔军校念过,那可是军事将官的摇篮,比他以前读的那不知名大学强多了。

  袁晨铭这个大秀才,能在李云龙这个大老粗面前装一装,要还在旅长面前摆,那纯粹是嫌自己丢人丢的不够快。

  旅长笑呵呵的说:“秀才怎么了,有什么当不起的。说读书人都是秀才没有问题,我也算是个秀才了。”

  “哈,那旅长您可算是武秀才,哪有文秀才带兵打仗,让敌人如此赞誉的。”袁晨铭说。

  文秀才,武秀才,邢志国觉得这个区分还挺有意思。那武举人就是打枪打得准,打炮打的准,或者跟鬼子拼刺刀杀敌厉害的了。

  不管怎么说,只会舞文弄墨的那就是文秀才,投笔从戎指挥军略战争的,那就是武秀才了。

  眼看着旅长和新认识的这个朋友聊的挺起劲,邢志国识趣儿的说:“旅长,那我们就先去忙了,你们慢慢聊。”

  “对,旅长那我们先走了。”边小卫也说。

  “好,那你们去忙。”旅长打发走他们二人,扭头跟袁晨铭说:“跟我走走,我想听你讲讲手榴弹是怎么造的,都有哪些特点。”

  “是,旅长。”袁晨铭很自然的把自己代入成了下属,跟李云龙见旅长是一个样。

  旅长却摆了摆手说:“嗳,在我这儿不必那么客气,你就把我当朋友,咱们聊一聊。“

  旅长的和蔼让他的确少了不必要的紧张,两个人沿着村中小路边走边说。

  之前说过的,八路军的手榴弹分两种。一种是军区兵工厂造的,有一些搜集来的兵工人才,用相对还算凑合的工具,制造了一些效果还算可以的手榴弹。

  另一种,就是边区根据地老百姓,模仿加想象,用粗糙的工具,造出来的土造手榴弹。

  在产量上,前者旅长很清楚,太行山脉的兵工厂月产手榴弹五千枚,听起来是挺多,可想想有多少部队都需要。

  八路军现在也有三十多万人,六万枚手榴弹,还不够人手一个的。

  八路军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主要的手榴弹供给,一是靠缴获,二就是靠边区老百姓制造。

  而就是那种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一炸两半的手榴弹,一颗的成本也将近五毛钱。

  五分钱就能吃一碗凉粉,五毛钱也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几斤小米。

  有不少八路军战士,平常把这手榴弹宝贝的不行,每次准备扔出去的时候,都在心里算着,这是几斤小米儿扔出去了。

  袁晨铭搞出来个手榴弹,是剽窃了抗战后期八路军兵工厂改进的方案。

  主要是有这么几个特点:预制破片,使得爆炸杀伤效果更好。

  战斗部做的更薄一些,火药的装药量略为减少,原本能造两颗的材料,现在能造三颗,成本减少。

  手榴弹重量轻了一些,投掷的距离就更远了。

  “好啊,这是大好事儿,把新的手榴弹制造工艺推广开来,你的功劳 旅长的和蔼让他的确少了不必要的紧张,两个人沿着村中小路边走边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