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神头岭伏击战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然,当参谋也不全是坏处。这是一个军师一样的职位,天天跟军队主官在一块,能学到很多东西。

  而且也能被首长记住,一旦有机会下放到下面,起步就很高。邢志国后来被派到独立团当副团长,就是一个例子。

  邢志国他们二人刚才在旅里,也听说了袁晨铭的大名,都拿新奇的目光看他,似乎都在想:“哦,原来造手榴弹的是这位。”

  袁晨铭不想多谈个人的事情,直入主题问道:“邢参谋,神头岭伏击战,我记得好像听过,但具体不知道是怎么样,你能详细讲讲吗?”

  “当然没问题,那场仗我也是亲历者,李云龙也是,我给你们详细讲讲这两场仗,你们就会明白我并不是虚言了。”邢志国说。

  他觉得事情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因为旅长不好虚名,就让李云龙这只猴子称大王。

  邢志国陷入了回忆。

  神头岭伏击战发生于一九三八年三月份,当时丢了太原的阎锡山,对于把老巢丢了的事情耿耿于怀。

  于是突发奇想,炮制了一个反攻太原的计划。并由八路军总指挥,负责东路军,率领八路军及东路中央军行动。

  一二九师的刘师长,根据当时的形势,做了决定。孙子兵法上说,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

  具体到一二九师的策略,就是攻击日军所占领的黎城县,引诱敌人来援。

  三八六旅的三个团,奉命歼灭由潞城来援之敌。

  “又有仗打了!”命令传达到三八六旅,整个旅部顿时紧张,繁忙起来。所有人异常兴奋,摩拳擦掌。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伏击战场选在哪里?

  在十五日上午,各团领导干部都赶到了旅部,参加作战会议。

  旅长和王政委传达了师首长的意图后,会议的中心很快就转到了伏击地点的选择上来。

  邢志国回忆道:“同志们为围在地图前,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十多双眼睛,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地图上的一个地方:神头岭。”

  神头村是潞城东北10余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从地图上看,一条公路从村西的神头岭下穿过。

  把伏击部队摆在岭上,居高临下,既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是打伏击的理想场地。

  大家议论一阵,最后都望着局长,等着他下决心。

  旅长望着地图,沉思了一会儿,突然问道:“神头岭的地形谁看过?”

  众人摇摇头,都不吃声了。

  “这不是纸上谈兵吗?师长常讲: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靠着国军的老地图吃饭,要饿肚子啊!”

  旅长说道,“我看,会暂时开到这里,先去看看地形再说。”

  一行人立刻跨上马,直奔神头岭而去。

  到了神头岭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吃一惊:实际地形和地图上标示的根本是两回事,公路不在山沟里,而在山梁上!

  山梁宽度不过一二百米,光秀壳的。路两边,地势比公路略高,但没有任何隐蔽物,只是紧贴着路边,还有过去国军部队构筑的一些工事。

  山梁北侧是两条大山沟,沟对面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神头村,再往西便是微子镇、潞城了。

  “这样的地形怎么能打埋伏?差点上了地图的当。”大家议论说。

  旅长用鞭梢朝公路指了指说:“怎么样,这一趟没有白跑吧?粗枝大叶要害死人哪!”

  显然,这里是不大适合打伏击的,因为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于展开;北面又是深沟,预备队运动不便,搞不好,还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这里不合适,一路走来也没有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