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基业初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既然文登营到手了,庞帅便决定重新修筑文登营营盘,并派秦佐明和另一名手下林海分别带人去接手宁海卫和金山左所并任职。

  完全掌管文登营后,庞帅对手里的陆军部队又进行了重新划分。每个团下辖五个营(每个营对标一个明朝千户),下辖的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个卫各驻扎一个火枪步兵团和民兵营,另四个千户所则各驻扎一个火枪步兵营和民兵连。作为中枢的文登营则驻扎一个警卫营,一个守备营,一个民兵营,一个夜不收营和所有的骑兵部队,用骑兵做机动力量以策应各卫各所出现的突发情况。当然,现在肯定都是不满编的状态,这都需要时间和兵源来慢慢完善。最少等两年之后,各部才能满编并形成战斗力,到那个时候,庞帅手底下的陆军步骑人数就将会达到让人肝颤的四万多人。就算以后等到魏忠贤倒台,崇祯上台掌权后想动一下曾经身为阉党一派的庞帅,也要好生考虑一下自己会被崩掉几颗牙。

  在文登营又用了一天时间梳理完所有事务以后,第三日晌午,庞帅便带人前往不远处的文登县城。

  虽然文登营属于军事建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但是和当地官员打好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文登城为县城,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宁海州文登县。

  带人来到县城城门口,看着靠在城门洞里打盹的几个兵卒,庞帅不由感叹,看来不止文登营堕落了,就连当地县一级的官府守御力量也没落了。

  庞帅来的这会正值晌午,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刚刚吃完午饭,吃饱喝足了都难免都有些困意,这看守城门的县城小卒也不例外,就连原本应该竖在手里的那杆长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揣在怀里搂着呼呼大睡。被大队人马声音惊醒的几名守卒一抬眼看到眼前黑乎乎的一片,屁股就像扎了一针般纷纷的蹦起身来,拿着长枪指向庞帅等人。

  “诸位莫慌!不要紧张,这是文登营新任主将,定远将军庞帅庞参将,今天前来找你们县令商讨一些事宜,不必惊慌。”

  “见过庞将军!”听到一名亲兵的解释后,逐渐镇定下来的守卒们赶紧给庞帅行礼,唯恐受到责罚。

  “起来吧,今日你们家知县大人可在城中?”

  “回将军话,今日知县大人坐镇城中,并未外出。”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进城了,你们还要检查一下吗?”

  “不敢不敢,大人请!”

  庞帅骑马进入文登城后,发现文登城里很是冷清的,街道上行人稀疏,两边商铺客栈也尽是破破烂烂的,街道上脏乱差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都说官不修衙,客不修店。看到文登城知县衙门破败的快要塌了的样子,庞帅就知道,这历任文登知县确实很用心的做到了官不修衙这一传统。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觉着官不修衙这一现象是贬义的,但是这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便是地方政府“无款培修”,历朝历代对各地方官府修衙的财政拨款并不富裕,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这就导致历朝历代官员对修衙极不热心,即便是非要修衙,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再三强调原来的官廨破败不堪,非修不可,又要在一层又一层走程序时申明在修建过程中并无扰民之事。不想麻烦走程序找朝廷要钱的或者说朝廷不管或者不同意的地方官想修衙,有两条路可选,一将自己的俸禄或财产捐献出来,作为经费,二或者接受民间富民、士绅的个人捐助。要官员自掏腰包,从他们的养廉银中分期扣款,这种情况下,哪个官员愿意吃饱撑的去修官衙?还有,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员任期往往只有三五年,谁也不乐意自己辛辛苦苦种树,让后来者白白乘凉。

  看到大队人马马上就要到达知县衙门了,门口还算尽职的衙役们赶紧行动起来,有去通知知县的,有去找捕头带人撑场子的,有愣了吧唧抽出腰刀前去阻拦庞帅前进的,也有哆哆嗦嗦拄着衙门大门走不动道尿裤子的。

  看着前面乱成一团的知县府衙衙役,庞帅顿时感到好笑和失落,看到衙役的表现就想到了明末后期,各地军民被建奴和汉奸当兔子撵的满地乱窜的情景。

  还好,我有文登营在手,不管以后建奴骑兵还是闯贼来犯,我庞帅都不怕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