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再临大员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少拍马屁,啥发财大计?”

  “姐夫,外面人多口杂,咱们还是进衙说吧。”

  “那就进去说。”

  “大人请!”

  待庞帅进入衙门跟着镇抚王炀来到书房后,薛阳便开始准备给庞帅讲讲发财大计。

  “姐夫,如果甘蔗能一年三熟,你觉着这里面的利润会有多大?”看庞帅坐下后,薛阳开口问道。

  “要是大规模种植的话,一年三熟的甘蔗榨成糖,利润应该不小,甚者有可能会堪比盐利!”对于白糖的利润,庞帅了解的也不少,要知道,白糖,那可是大明朝的奢侈品,真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

  “姐夫,你也知道,这甘蔗生长需气候温热,雨水充足的地方。而这大员地处李先生(庞帅给薛菲菲姐弟找的克隆人老师,教授各种后世基础知识)说过的热带,且这里一年四季炎热非常,冬季时气温也比咱们那边的春天热,雨水又多,正适合甘蔗生长。这里有之前少量栽种的甘蔗,我嘴馋劈了几根尝了一下,便发现这甘蔗汁多味甜,根茎饱满,和其它地方种的甘蔗相比绝对算是上品。若是用这上品甘蔗榨出白糖来,甜味绝地杠杠的。现在这台北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如果现在在台北附近种上十万亩一年三熟的蔗田,啧啧,这利润,不敢想象啊!”

  “你想的倒是挺美,王炀,现在大员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吗?”庞帅问到了关键点上。

  “大人,这也是下官想要向您汇报的。去年,岛上粮食大丰收,从山东带来的稻米、地瓜、土豆等种粮种的粮食共收获一百多万斤,大部分都储存在城内的几大粮仓内,绝对能撑到今年粮收。再说,现在已经开始春收了,收获肯定也不会少。所以,大员岛目前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对于大员岛的粮食问题,镇抚王炀这个一把手还是有数的。

  “呵呵,看来你也是支持种甘蔗田的?”

  “是的,大人,下官确实支持种甘蔗榨糖。其原因有四:一、大员岛的粮食产出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自产自足,甚至还能进行外销。二、大员岛需要一些特色产品用来创收,创收所得便可用来补贴前期的建设投入。三、部分移民需要工作,有粮食有活干可以快速安稳民心。这四嘛,下官确实想吃糖了。”

  “嗯,原则上,只要能保证大员移民及后续移民能够吃饱不挨饿,也就是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我不反对开垦田地来种植甘蔗。之前进城的时候,我注意到台北城内的民众皆面色饱满,无一脸菜身弱的人,就连施工建设的朝鲜劳工都没有一个瘦弱之人,这就应说明了大员确实饿不着人。不过,王炀,你可不能只顾着种甘蔗榨糖,不要忘了继续往南开拓的事。”

  “大人说的对。之前大人来之前,我正和薛兄弟说到此事。”

  “哦,说说看。”

  “大人,就在薛兄弟来之前,我已经派人往南深入建立了三个营地,由北向南呈倒三角布局。每个营地都有坚固的军堡拱卫。而这三个营地的中间和周边也都适合种植甘蔗,同时这三个营地也适合用来安置新来的移民。所以我和薛兄弟商量了,就在这三个营地周边种植甘蔗,建设糖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影响原来的粮食种植,也可以在营地军堡的保护下边开拓发展边种甘蔗榨糖。”对于甘蔗种植,镇抚王炀和薛阳都已有了计划,就差实施了。

  “你们商定的事我看问题不大,可以一试,不过一定要保证好营地人员的安全。对了,王炀,现在大员岛周边的西方势力怎么样了?”

  “回大人话,自打荷兰人在澎湖之战被揍了一顿后,到现在也没缓过劲来,安分得很。至于西班牙人,在大员海域附近已经有些日子没看见他们的船了。葡萄牙还是老样子,老实得很。不过最近英国人和法国人倒是经常和李旦的义子郑芝龙走的很近,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船在一块跑,类似于英法战舰给郑芝龙护航。”

  “郑芝龙?哦,对喽,李旦已经下线了,现在得郑芝龙已经自立门户了。看情况,郑芝龙现在这是和英法勾搭上了,就不知是为了对付谁?李国柱?许心素?还是杨六?看样子海上又要热闹起来了。王炀,时刻关注海上这几家势力的动向,关键时刻要是有人敢伸手就剁了他。这样,过两天会有两艘刚下水的战舰,我划拨给你们大员岛分舰队吧。对了,薛阳,你什么时候回去?”

  “下个月吧,事关商业利益,我得去三个前进营地那里看看。”对于甘蔗种植,薛阳还是挺上心的。

  “那行,我先回去了。”

  就这样,不到一天的功夫,庞帅跑了一个来回便回到了船上继续赶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