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团聚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聊了一阵,天色渐晚。忙碌一天,众人也都累了,各自沉沉睡去。

  ……

  天刚蒙蒙亮,众人醒来各自忙碌。

  班娘生火做饭,赵充国和班次洒扫庭院,张神仙在屋檐下晨练。马大舌和罗杰夫起床时看到大家忙碌的模样,摸了摸后脑勺,很不好意思,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也没啥事情。以前赵充国学艺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干活,也不用费多大功夫,如今多了这么多人,一盏茶的功夫就全收拾停当了。

  几人吃过早饭,赵充国领着马罗二人去找里正。

  那时的里正与村民的关系更像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后世杜甫《兵车行》中载“去时里正与裹头”,不就是一幅长者送子弟参军的画面吗。

  再加上张神仙在乡里超然的地位,扩院子的事情自然是没有什么阻碍。

  然而,汉承秦制,秦尚法。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好多法律执行并不严格,需要赋予人们一些自由,释放活力,一切以恢复生产为主,许多小犯小错并不追究,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随着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中的不安稳因素反而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那就必须管理了。所以,到了刘彻掌权之后,律法执行也慢慢变得严格了,这也是武帝朝酷吏多的原因。

  人情归人情,公事归公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里正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阻碍,甚至还会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但是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还是要尽到责任的。

  在里正处登记完后,里正便随赵充国三人到院子处查看地形。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查看一番后,见没有什么不合律法的地方,便不再啰嗦,道:“按充国报的尺寸,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嫌不够大,还可以再向南扩一丈,再大可就不行了。前几日刚有修庭院的游匠路过,想来正在邻乡,如果需要,我去将他们唤来。”冲着张神仙的面子,里正说话很是客气。

  赵充国骑马打仗一把好手,对这些一窍不通,不敢擅自做主,便问班娘意见。

  班娘道:“不知他们手艺如何?手艺好,价钱自然不在话下。手艺不好,纵使省下银钱,日后却生出许多烦恼。”

  里正道:“不知诸位见过我家旁边那处院落没有?那便是他们去年新起的房子。如果看得过眼,便找他们就好。”

  经赵充国解说后,众人也记起了那处院子。当时他们还讨论说那处院子修的比别家好呢。当下不再犹豫,班娘负责此事,便开口道:“如此就劳烦里正大人了。”

  “哈哈哈,好说好说。”能卖得张神仙府上一个人情,他们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地盘又多了一一丈,几人便在地上画着设计,想要将外院规划得尽善尽美。

  班娘到底出生大户人家,见多识广,三两下就将院落画了个大概。马罗二人毕竟来自后世,虽没学过土木建筑,好歹也算是“没见过猪走吧,还没吃过猪肉?”的主,也能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只是马罗的有些想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实现,更何况北地边疆地区条件更加简陋,只能留下些许遗憾。修房子的事,赵充国和班次自然是插不上话了,干脆起身在一边练起了武艺。

  众人商量得差不多,班娘仍念念有词地在地上完善着构图。马罗二人见帮不上什么忙,也站起身来,跟着赵充国有样学样地练起了武艺。

  这时,远处有一人风尘仆仆地赶来,正是那里正大人。众人停下手中活计,待里正走近后,道:“你们二位是马大舌和罗杰夫?”

  马罗二人面面相觑,不明就里,道:“正是,不知里正大人有何吩咐?”

  里正大人笑道:“倒没什么吩咐,这里有你二人的家书,老夫是来送信的。”

  “多谢里正大人。”马大舌一头雾水,心想:“什么家书?难道还真有什么时空穿越局,连这种服务都有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