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李府之夜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书房烛光明亮,蜡烛插在青铜烛台上,烛台蹲在古香古色的方桌上。一本翻开着的《书经》,凑在明烛旁,书页是《蔡仲之命》。二十一岁的李正乐,生的眉目清秀、四肢匀称。他一边小声朗读、一边仔细琢磨:“黄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唯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

  桌上并排摆着两只帽筒,其中上面,扣着一只单眼花翎的七品金顶官帽;另一只上,扣着一顶镶蓝玉的便帽。帽筒一旁,是一只挂满各种型号毛笔的高脚圆型笔架。笔架下面,一方刻有盘龙图案的端砚,搁在紫檀木砚盒上。桌的上方墙上,挂有唐解元的四扇美人图。

  一旁传来“沙沙”的叠衣声。五十五岁的老妇人,温文慈善。躬身站在床边,两手麻利地捋叠着一件七品官服。她一边捋叠、一边唠叨:“儿啊。读书非一朝一夕之事,到到任之后,还可用功。今夜就到此为止,明日早起赶路,歇息吧。”

  “是,娘。”李正乐一边答应着,合上书。站起来伸伸懒腰,手背不停地揉着眼睛。老妇人把叠好的官服,放进床边一只皮箱。一边整理着箱中之物,一边嘱咐:“儿啊。出门在外,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凡事多与你大哥商量,多尊重他的意见。他毕竟长你一岁,为人处事,比你要老练的多。”正乐答应着:“是,娘。”将手中的书《书经》,冲母亲递过来。母亲接过《书经》,放入皮箱。正乐把官帽便帽一并从帽筒取下,放入皮箱。母亲又把便帽从皮箱取出,放回帽筒,并冲正乐教训地:“明日衣冠整洁,方可赴任。”正乐困意地张了张嘴,欲哈气,忙应声:“是,娘。”一边解着衣扣,踱到床边。老妇人从桌上拿起端砚,往砚盒中装,边装边说:“这方端砚,是你外公做端溪知县,致仕还乡之时,地方绅士,连同万民伞,一块儿惠赠的。你爹中举,外公作为贺礼,送给了你爹。到你这儿,整好三代。也算的上是传家之宝了。儿啊。你要好生珍用才是。”正乐一边应付着:“是,娘。”在床边坐下脱鞋。老妇人把装好的砚盒,小心翼翼放入皮箱。又从桌上拿起鸡毛弹,去挑墙上美人图。正乐急忙趿拉上鞋,接过母亲手中的鸡毛弹,挑下那扇《贵妃醉酒》图,冲母亲递过去:“娘,接着。”老妇人从弹杆上摘下图,拿到手里卷,边卷边唠叨:“儿啊。这四扇美人图,挂于书房,虽有失庄重,但毕竟是唐解元真迹,世间仅存,珍贵的很。从小为娘就不顾你爹反对,宠着惯着你。以后若想继续宠惯,恐再无机会。不妨就再宠惯一次吧。你带上它,也好让河南的官,知道我儿有些来头,不敢轻视我儿。”正乐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娘。做官靠的是本事。只要政绩卓著,就无人小看。”一边说着,挑下《西施浣纱》图,冲母亲递过来。老妇人将卷好的《贵妃醉酒》图,放入皮箱。又从弹柄上摘下《西施浣纱》图,拿到手里卷,边卷边说:“话虽如此,可如今世道,做官人若想出点政绩,谈何容易?如其埋头苦干,还不如多长个心眼儿。只有让同僚和上司知道,我儿有些来头,同僚才会巴结我儿;上司才肯提拔重用我儿。”正乐一边挑着《昭君出塞》图,一边应付地回答说:“母亲教训的是,孩儿京师中,不是还有族叔么?他可是翰林院掌院,当今皇上的侍读学士啊!”老妇人满意点头说:“我儿说的对。到任之后,首先,就是要想方设法儿,让同僚和上司知道,我儿是内阁学士、太子少保,上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李光奇、李大人的侄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