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八十二章 北国风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你只是我的仆人,没有询问的权利。”叶秋,淡淡说道。</p><p>驾!</p><p>声音落下,叶秋猛然加速,纵马在前方奔腾。</p><p>黑玉郎先是一愣,随后催动文风,快速跟随叶秋,绝尘而去。</p><p>“若是不能跟脚步,日落之后,你没有饭吃。”叶秋的声音,随风滚滚而来。</p><p>“公孙秋,你以为这样折磨我,我就会屈服?你做梦!”</p><p>李进咬咬牙,扛起几百斤的重物,拼命往前奔腾。</p><p>李进本是大学士,若是催动文风的话,几百斤的东西,他原本不在话下。</p><p>但问题是,叶秋封印了李进的修为,让他无法施展力量。</p><p>李进这千金公子,此刻却如仆从一般,只能强忍痛苦,继续前行。</p><p>……</p><p>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p><p>一座巨城,矗立在群山之巅,显得极为巍峨。</p><p>一只大雁飞过苍穹,路过城门之时,视野之中,满是密密麻麻的读书人。</p><p>“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北国的那么多文臣武将,居然都汇聚在城门口?”</p><p>一个从远方而来,正准备入城的商贩,被战士拦截之后,他不禁吐槽。</p><p>“秦爷下令,暂时封闭城门,等贵客入城之后,一切再说其他。”</p><p>一名骑兵腰间跨刀,眼中满是冰冷:“你若是想死,尽管试试?”</p><p>“秦爷,竟然是秦爷?”一听这话,小商贩瞳孔一缩,忍不住倒吸冷气。</p><p>“老兄,这秦爷是何须人也,他凭啥封闭城门?不让我们入城?”一个老儒,有些不服气。</p><p>“秦爷你都不知道?难道是是新人?从未来过北国?”后方的中年人,忽然说道。</p><p>“我自南国而来,应老友相邀,准备到北国当教书先生。”轻抚白须,老儒目带傲然。</p><p>“看你的样子,是一个大儒?”小商贩,问道。</p><p>“说来惭愧,老夫读书一生,却只是个大学士。”老儒,摇摇头。</p><p>话虽如此,但在老儒的语气之中,却夹杂着浓浓的骄傲。</p><p>对一般人而言,能成为大大学士,那依旧很了不起,值得被人尊重。</p><p>然而老儒这话一出,四周的人都摇摇头,目光中顿时少了几分尊敬。</p><p>“老头,你要想在北国混,如果没普通大儒的修为,那还是别那么骄傲,夹着尾巴做人比较好。”</p><p>小商贩摇摇头,说道:“北国人口不多,但也是百万人的大城市,国内大儒如云,你走在大街,随时都能看到大儒。”</p><p>“这么多?”老儒,瞪大眼睛。</p><p>“废话,北国立国千年,此地远离南国,既不受马家统治,也不被蛮族掌控,乃是一个中立王国。”</p><p>后方的中年人,也不禁说话了:“此国自古以来,便是被书香世家‘宁家’执掌。”</p><p>原来宁家的祖先宁逍遥,在参加灼日之战,替儒城抵御番人,定下卓越功勋之后。</p><p>宁逍遥拒绝封侯,带着宁家北迁,举族降临北国大草原。</p><p>宁家试图教化蛮族,让蛮人读书、写字、耕种,从而避免第二次灼日之战的发生。</p><p>宁家艰难筑城,不图名不图利,甚至因为教化蛮人,“北国人口不多,但也是百万人的大城市,国内大儒如云,你走在大街,随时都能看到大儒。”</p><p>“这么多?”老儒,瞪大眼睛。</p><p>“废话,北国立国千年,此地远离南国,既不受马家统治,也不被蛮族掌控,乃是一个中立王国。”</p><p>后方的中年人,也不禁说话了:“此国自古以来,便是被书香世家‘宁家’执掌。”</p><p>原来宁家的祖先宁逍遥,在参加灼日之战,替儒城抵御番人,定下卓越功勋之后。</p><p>宁逍遥拒绝封侯,带着宁家北迁,举族降临北国大草原。</p><p>宁家试图教化蛮族,让蛮人读书、写字、耕种,从而避免第二次灼日之战的发生。</p><p>宁家艰难筑城,不图名不图利,甚至因为教化蛮人,还被南人不理解。</p><p>当时文坛有不少老一辈,觉得宁家背叛了人族,沦为了蛮人的走狗。</p><p>但也有几个有识之士,他们团团前往北方,和宁逍遥一起创业。</p><p>这其中,也有一些不满马家的南方大儒,打着支援宁家的名义,举族去了北方。</p><p>如此一来二去,在宁家的周围,渐渐团结了很多人才。</p><p>这些人才来自各地,无不修为很高,而且不追逐名利,一心只想为人族做点什么。</p><p>如此岁月如歌,在一群大儒的治理下,北国巨城逐渐成型。</p><p>自古以来,都是武将筑城,或者是武夫修筑,比如戚将军的黑水城。</p><p>但北国的巨城,汇聚了众大儒的心血,那自然是书香宝地,非常有意境。</p><p>这是一座在整个儒界,甚至放眼整个中原,都独一无二的城池。</p><p>这是一个真正属于读书人,不被任何势力左右,文明极度发达的城池!</p><p>而宁家祖先宁逍遥,在太庙中立下了石碑,并写了一句话:“不杀文人!”</p><p>不杀文人!</p><p>这简单的四个字,却构成北国的最高法典,并被历代宁家掌权者铭记。</p><p>也正是“不杀文人”,北国建立千年,文臣互相对立,却从未肉身消灭过对方。</p><p>也正是如此,北国言论自由,就算党争不断,却从未流过血。</p><p>这样的朝廷风气,直接影响民间,让整个北国的风气,都变得非常开明。</p><p>反而是在南国之中,马家多次文字狱,大肆杀戮不听话的文人。</p><p>这些无法反抗马家的文人,只要有力量的人,都会逃亡北国。</p><p>如此历经千年沉淀,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