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 第三颗火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儒界虽然,自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就和中原外域,彻底断绝了联系。</p><p>但在汉朝之前的历史,在儒界之中,对读书人而言,却并不会陌生。</p><p>但叶秋用这个典故,来教导陆大友,这顿时让甄俊,也感觉到了好奇。</p><p>“当年,卞和,本是普通百姓,却因为和氏璧,从而千古留名。”</p><p>叶秋,淡淡说道:“而文王所开凿的玉璧,也因卞和而得名,成为了楚国的国宝。”</p><p>“陆师兄,请你告诉我,卞和,能有如此成就,这究竟是为何?”</p><p>这……</p><p>闻言,陆大友,顿时沉默。</p><p>“公子,卞和献玉,虽然成就了和氏璧,但他本人,却被砍掉了双腿。”</p><p>苏婉儿,有些好奇:“就算卞和,能够千古留名,可他本人在世之时,似乎,并没得到什么好处吧?”</p><p>“婉儿,话不能这样说。”甄俊,笑道:“春秋战国时代,乃是诸子百家的时代。”</p><p>“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比我们今人,更注重气节,他们会为了坚持某件事,哪怕死了也不怕。”</p><p>“那……卞和,得到了什么?”苏婉儿,有些迷茫。</p><p>“文人重名,卞和得了名气,从而名动千古,他哪怕是死了,也能尊享气运。”</p><p>叶秋,笑着说道:“从表面,卞和在世之时,是没得到什么。”</p><p>“但和氏璧一出,卞和,若能转世,他连续数次转世,都能富贵无忧,甚至是封王拜相。”</p><p>“就算卞和没转世,他的子孙后代,哪怕是如今,应该也很繁荣。”</p><p>这话,乃是实话。</p><p>在普通人的眼中,卞和,为了一块石头,被砍断了石头,实在太亏了。</p><p>但对读书人而言,这种坚持自己,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成功的人,是值得佩服的。</p><p>普通人,哪怕再强,也是没资格享受,那虚无缥缈的气运。</p><p>但和氏璧,却可以!</p><p>而和氏璧的“和氏”,其实就是指——卞和!</p><p>所以!</p><p>和氏璧越出名,对卞和返回的气运,哪怕只有一丁点,但千年的积累,这气运也非常恐怖。</p><p>虽说,这气运并不足够,让卞和封神,却也能让他,以及子孙后人,千年不衰竭。</p><p>……</p><p>“公孙先生,我明白了。”</p><p>陆大友,沉吟片刻,恭敬说道:</p><p>“您是想告诉我,哪怕天赋不好,也一定要坚持自己?”</p><p>“坚持,只是其一。”叶秋,淡淡说道:</p><p>“你看那卞和,三次献石,历经三代楚王,却从不曾放弃。”</p><p>“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年,在成功之前,世人都嘲讽卞和,也无人能理解他。”</p><p>“但无论吹风雨打,哪怕双腿被砍,哪怕血水流干,卞和,都不曾放弃。”</p><p>说到这里,叶秋的目光中,满是意味深长:“陆师兄,你现在告诉我,卞和的成功,究竟是为何?”</p><p>这……</p><p>闻言,陆大友一愣,随后一脸涨红:“公孙先生,您的意思,我明白了,告辞。”</p><p>说完,陆大友,目带羞愧,急匆匆的,狼狈而去。</p><p>“公子,陆师兄,好端端的,为何面红><p>“坚持,只是其一。”叶秋,淡淡说道:</p><p>“你看那卞和,三次献石,历经三代楚王,却从不曾放弃。”</p><p>“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年,在成功之前,世人都嘲讽卞和,也无人能理解他。”</p><p>“但无论吹风雨打,哪怕双腿被砍,哪怕血水流干,卞和,都不曾放弃。”</p><p>说到这里,叶秋的目光中,满是意味深长:“陆师兄,你现在告诉我,卞和的成功,究竟是为何?”</p><p>这……</p><p>闻言,陆大友一愣,随后一脸涨红:“公孙先生,您的意思,我明白了,告辞。”</p><p>说完,陆大友,目带羞愧,急匆匆的,狼狈而去。</p><p>“公子,陆师兄,好端端的,为何面红耳赤?”苏婉儿,有些茫然。</p><p>“因为公孙兄,用卞和的故事,告诉那陆大友,求人,不如求自己。”</p><p>啪!</p><p>折扇一摇,甄俊,不禁摇头:“公孙兄,陆大友只是庸才而已,你如此尊贵身份,又何必自掉身价,去羞辱一个垃圾?”</p><p>“不,陆大友,并非庸才,也非垃圾。”叶秋,微微摇头:“而且,我是指点他,而非是羞辱。”</p><p>“难道公孙兄,你是想假装羞辱,从而刺激这陆大友,让他发愤图强?”</p><p>甄俊,目带惊讶:“可陆大友,参加了两次童生试,却都没考中童生。”</p><p>“就算此人,今夜,痛定思痛,可明日的考试,他真能行?”</p><p>“能不能行,那是他的事情,靠他人无用。”叶秋,微微摇头。</p><p>“公子,难道陆师兄,真是个人才?”苏婉儿,有些好奇。</p><p>“天生万物,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一个无用之才。”</p><p>叶秋,微微笑道:“陆大友资质是差,但他能连续三年,都在温习新生的功课。”</p><p>“其实,童生试并不难,陆大友缺乏的,只是自信而已。”</p><p>声音落下,苏婉儿,点点头:“公子,我明白了,你是故意刺激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p><p>“不错。”叶秋,笑道:“知耻而后勇,但愿这陆大友,不要让我失望!”</p><p>无人知道的是,叶秋在心中,说了另外一句话:</p><p>“陆大友,不知道你,是否就是我,寻找的——第三颗火种?”</p><p>叶秋指点陆大友,自然有特殊原因。</p><p>叶秋需要在儒界之中,暗中留下三颗火种,化为星星之火。</p><p>这三颗火种,一颗是许肃,一颗是白汉文,但最后一颗,叶秋却没头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