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配给制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啬夫此言有理,的确该实施配给制。”

  沈兵安慰魏呴道:

  “魏将军放心。”

  “此时我军实则与大梁军民在同一条船上了。”

  “百姓生我军活,百姓乱我军亡。”

  “我等又如何能如此不识趣自寻死路?”

  沈兵这话是个暗示:

  秦军有一天若是走到最后守不住大梁或是大梁起内乱的话,那么第一时间就会带着百姓和俘虏一起死。

  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

  首先是关押俘虏的大牢,那是让魏军自行构筑设的营地……

  偌大的大梁城也没有什么大牢足够关押二十万人。

  所以魏兵其实是被关押在一处山坳里,两头用木栅栏封着,不远处便是内河,还有一道挖好的人工河直通山坳。

  当然这人工河同样是魏兵挖的。

  只要一有不妥,秦军随时可以放水淹了魏军俘虏。

  另一边的家眷,则是聚在一群木房区,秦军只要放一把火就能将其化为灰烬……

  这不是说杨端和残忍,而是有时必须得这么做才能保命。

  有句话叫“要敢战才能止战”。

  意思是你若不敢打的话,谁都会来欺负你,于是麻烦反而越来越多。

  此时秦军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们手里必须抓住魏军俘虏的把柄有足够的威摄力,才有可能得到和平而不是杀戮。

  沈兵这么一说魏呴就放心了。

  人的心理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危险时你越是说好话他就越是感到害怕。

  反而带点火药味还会使其安心。

  魏呴拱手回答:

  “啬夫此法甚好,是属下多心了。”

  “不过,将军……属下有个不情之请。”

  “此事可否交予属下去做?”

  “属下定与百姓说明情况并将粮食尽数收来。”

  沈兵将目光转向杨端和,这可不是他能做的决定。

  杨端和一想,由魏呴去做倒也合适。

  魏呴在大梁的名声本就不错,此时若再由他去跟百姓说明情况……当然会少了许多麻烦,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

  于是就点头同意:

  “我自是信得过魏将军,此事便由你去办!”

  魏呴赶忙拜道:

  “谢将军。”

  然后又小声对沈兵说了声:

  “谢过啬夫。”

  沈兵赶忙回礼。

  等魏呴离开后,杨端和便问了声:

  “你看这魏呴如何?”

  沈兵回答:

  “据闻便是他带兵前往偷袭广武山?”

  杨端和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他身上的箭伤便是那晚留下的。”

  沈兵赞道:

  “有勇有谋,难得的一名武将。”

  “只可惜那魏王假有眼无珠,如此将才在身边却不知重用,输得也不冤枉。”

  杨端和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又问:

  “此人可用吗?”

  沈兵颇有些意外,可不可用杨端和这个将军居然要问自己?

  不过沈兵还是回答:

  “属下以为可用,但不是此时。”

  杨端和只是回了句:

  “如此甚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