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法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后世甚至有一个论断,大明亡于姜瓖,此话虽有些极端,大明亡国因素太多,但姜瓖的确“功不可没”是他打开了京城的西大门,让贼军一路轻松到了崇祯家门口。



    常宇自然有杀他之心,就如同崇祯同样因为“太子之梦”也要杀姜瓖一样,但他俩都面临一个难题,以什么为借口杀之,毕竟姜瓖投敌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总不能搞个莫须有的罪名吧。



    就当常宇为此犯难,甚至做好了打算从太原回来以查粮饷之名收拾姜瓖的时候,姜瓖却给了他机会,把头送了过来,所以他顺手就给杀了。



    刚才卫景瑗还在质疑他没有处决权,的确,东厂没有,但常宇有,那便是圣旨上的:先斩后奏!



    不过这四个字听上去很威风,也只有常宇知道,这不过是崇祯给他的一口大黑锅。



    先前说了崇祯也有杀姜瓖之心,奈何事情尚未发生,无凭无据,那怎么办,自然只有让常宇“见机行事”



    现在常宇拿到可杀姜瓖的实证,但若送到京城,崇祯就更犯难了,贼军东进如此形势还要杀一大将,那些朝臣和东林党能骂死他,若杀了导致兵变或者守城不力,剿匪不功,那舆论压力更大,搞不好又要来一个罪己诏!



    但给了常宇生杀大权后就不一样了,人是你杀的,舆论导向骂的是你常宇,就如同骂魏忠贤那般,太监擅权啊,滥杀无辜啊……落得千古骂名



    而且杀了姜瓖万一造成不好的后果,比如兵变等等,那这个责任自然也是常宇来抗,沦为千古罪人。



    所以看似尚方宝剑的先斩后奏,其实就是一口大黑锅,奈何常宇即便看破了还得背着,不过他心甘情愿。



    曲终人散,姜瓖一众伏法,尸体已被收掩,只留街头满地鲜血,以及越来越多围观议论纷纷的百姓,议论这个位高权重的大同总兵为何被处死。



    说法不一,但主线总是围绕刺杀东厂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



    至于为何要刺杀两位大人,据说两外大人从京城过来查粮饷贪污案,姜瓖自知难免,于是铤而走险……



    于是大同老百姓都在相传,姜瓖贪污受贿,铤而走险刺杀前来查案的锦衣卫……闻着无不拍手称快。



    引导舆论走向,常宇这个后世过来的人更懂得如何操作。



    杀姜瓖不过一时之计,对大同的军队系统依旧治标不治本,但常宇既然已经动了刀,便打算根治。



    军营前,大明最年轻帅气的厂督常宇正在发号施令:“今晚宵禁,王继谟即刻去办粮草事宜,卫景瑗全手接管大同军务,即刻起开始严查军中缺额空饷案,凡往日违法乱纪者既往不咎!”



    是的,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