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你的业务能力,真是有够烂的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饷每亩浮额银钱九厘,剿饷每亩浮额银钱六厘,练饷田赋浮额每亩银钱一分五厘。



    单单从征收的税率上来说,倒也不是说太重。



    可问题在于,大明是个贪官污吏横行的世界。



    皇帝下旨每亩地征收一厘银钱,到了下边层层伸手之下,收税的税吏们敢收一分银钱!



    而且大明此时还是处在灾害频发的小冰河期,各种旱涝蝗虫来了又来,绵绵无绝期的那种。



    南方稍微好一些,百姓们还能咬牙死撑。可北方动不动就是绝收,普通百姓拿什么交税?



    更要命的是,大明征税的主体是自耕农和小地主。



    真正掌握大部分田地的大地主与士绅们,反倒是用上各种阴私手段,不怎么交税。



    可怕的征税与天灾之下,无数的自耕农与小地主们破产,家破人亡之下唯有造反一条出路。



    大明王朝到了末期的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成为了士绅们的农奴。



    就像是军队没有战斗力,那是因为卫所的军户们都成了将领的农奴。



    这些农奴们有个好听些的称呼,叫做佃户。



    逃避征税的佃户们,日子过的并不比自耕农好。



    因为大明的士绅们抽佣极重,基本上都是六四分成甚至是七三开。



    而且士绅地主们可不管你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到了收夏秋二粮的时候就要按照定量来收。



    天灾之下,佃户们种出来的粮食,甚至都还不够交佣的。



    这种情况下只能是破家,然后是卖儿卖女卖自己。



    等到自己都卖不出去的情况下,那就要么饿死,要么扯旗子造反。



    想要改变这条死循环,那就要从根源上入手,将所有的苛捐杂税全都取消。断了那些官吏们伸手的名义。



    “祖爷爷,这...”拿着圣旨的崇祯,满脸纠结。



    王霄也不理他,干脆的从掌印太监手中,拿过盒子打开,拿出玉玺沾泥直接印下去。



    “你记住了,你现在只是京城的城主,你只需要操心京城的事情就行。这份圣旨,是给全天下的百姓们名义上解脱镣铐的。”



    说完之后也不再多做解释,跟着就是将十多份的圣旨一一用印。



    “拿去内阁附署,然后立刻发出去。你现在能为天下百姓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这些圣旨的内容很多,有取消各地镇守太监的,有灾荒之地免除赋税的,有释放家奴的,有开海禁的等等等等。



    就像是王霄说的那样,这些圣旨只能是起到名义上的作用,各地基本上是不会听皇帝的。



    因为自从京营完蛋之后,皇帝就没有了整顿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