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重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授爵制度,进一步的弱化了奴隶的存在,巩固了奖赏就近的原则。</p><p>秦国是有奴隶的,战场上获得军功爵位的时候,得到的奖品不仅仅是田地宅院,还有分发的奴隶。</p><p>除此之外,秦国有贱籍,都是打仗冲最前边的那种罪囚赘婿们。</p><p>标准中农以上的被称为国人,而贫穷者则是野人。</p><p>不是生活在森林山野的那种野人,而是泛指贫穷无产者。</p><p>狭义上的国人,指的是城里人。因为春秋战国时代,许多国家就是一座城。住在城里的,自然就是国人了。</p><p>广义上的国人,则是指的那些有财产有田地,能够从国家获得利益的,愿意为国家而战的人。</p><p>简而言之,有钱人。</p><p>狭义上的野人,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城外野地居住的人。</p><p>广义上的野人,则是泛指一切的贫民与贱籍者。</p><p>简而言之,穷人。</p><p>秦国能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秦国,哪怕是地位低下的野人,也有在战场上凭借自己的命去博取富贵的机会。</p><p>而在关东诸国之中,这种机会只属于士以上的阶级。</p><p>王霄一直想要消除这些东西,所以他每次打胜仗之后都会对军功授爵制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p><p>打仗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给那些身份低下的人出战的机会。</p><p>就像是之前攻打河南地,设置九原的郡,大部分的士卒都是最底层的民。</p><p>他们通过这场战争,在九原郡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田宅,很多人离开家乡在那边过上了中农以上的生活。</p><p>王霄也是借着这次机会,修改了军功制度,定下了奖赏的良田美宅以新占土地为主的论调。</p><p>九原郡,河西走廊那边基本上都是立下功勋的军士在定居。</p><p>王霄征集秦地的贫民们,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第一次西征。</p><p>这些人将会在西征的旅途之中立下功勋,之后他们会在天山南北的富饶之地分配到良田华宅,从此定居在那边。</p><p>这些年来,王霄看似是在咸阳城的王宫内深居简出。可实际上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p><p>通过打仗来破除身份,彻底取消贱籍,推动炼铁取代冶铜并且迅速推广,以及给全天下的平民以取得姓氏的机会。</p><p>战国时期的平民,是只有名而没有姓氏的。</p><p>也就是说,他们的称呼至于一个字。</p><p>只有到了一定的级别,像是士以上,为官为吏的才能有姓氏。</p>&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