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曹操屡显仁义行(下)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能做到!”</p><p>史涣说道:“那明公的意思是?”</p><p>王必说道:“明公决定改变此前与程公定下的方略?”</p><p>随着时局的变化,改变既定的方略,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是明智之士才能够做到的。</p><p>曹操说道:“我正是此意。”问两人,说道,“卿二人以为何如?”</p><p>史涣沉吟多时,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应时而变,非智者不能为。丁侍郎的建议很有道理,相比消灭张飞燕,自是兵入长安、解天子之倒悬,更为要紧!”</p><p>“卿赞同我的改变了?”</p><p>史涣说道:“却有一个问题。”</p><p>“什么问题?”</p><p>史涣说道:“明公,便是高使君那里。高使君会不会同意明公,先不击张飞燕?”</p><p>曹操说道:“待我回到太原,先与程公就此细作商议,议出个结果之后,我自会去找高元才,再与他说的。”</p><p>王必说道:“明公,还有个问题。”</p><p>“你说。”</p><p>王必说道:“今西河诸贼虽是明公平定的,然如明公适才所言,高使君才是袁公表举的并州刺史,明公,高使君会不会与明公争西河郡?要想实现兵入关中、收复长安的目的,丁侍郎信中也说了,前提可是需要明公尽得并州、兵强马壮的啊!”</p><p>“幼阳说的很对,你说的也不错,不把并州,至少太原、西河等郡完全掌控在我的手下,我就不能招募到足够的兵马,也弄不来足够的粮秣,当攻长安时,也不能有足够可靠的后方,而如果这样,那就算有再好的机会、天大的机会放到我的眼前,我也只能干看着,什么都做不成!所以,西河郡,元才他肯定是会来和我争的,而我,也绝对是不会让给他的!”</p><p>王必说道:“高使君来争,明公不让,明公,万一因此与高使君反目?”</p><p>“万一和元才反目,我和元才起了内斗,两个人打得热火朝天,那再好的机会、天大的机会,我也一样只能白白错过。”</p><p>王必说道:“是啊,明公,我正有此忧。”</p><p>“你放心罢!”</p><p>王必说道:“明公定是已有对策?”</p><p>“先说元才与我争西河,我有三个元才没有的优势,一个是我已得了文都的相助,一个是韩暹已经降了我,最后一个,我会在西河郡留下足够的兵马。”</p><p>王必心领会神,说道:“得王府君相助,借其昔在离石、西河的威望,明公可易得西河士民之心得韩暹之降,明公可易收白波黄巾之降卒为用,及招降西河白波黄巾之余贼留下足够的兵马,高使君若相争,不得入西河郡之界也。”</p><p>曹操摸着胡子,笑道:“有道是先下手为强,我不止先下了一手,我先下了三手,元才他要仍看不清形势,还是想和我争河西,他拿什么和我争?”</p><p>“然若因此与高使君不和,以致内斗?”</p><p>曹操说道:“再说元才可能会与我反目,我告诉你俩,斗不起来的!”</p><p>“明公为何确定?”</p><p>曹操说道:“我尊他、敬他,我让着他,他总要识抬举的吧?”</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